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金针菇全基因组的赖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建雨 1 ; 王瑞娟 1 ; 张丹 1 ; 尚晓冬 1 ; 谭琦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金针菇;赖氨酸生物合成;α-氨基己二酸途径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16 年 43 卷 10 期

页码: 2225-22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以金针菇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基础研究其L-赖氨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及其关键基因。【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2000和Roche454 FLX+两种方法完成金针菇单孢菌株Dan3的基因组测序,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筛选金针菇中赖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并分析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预测其亚细胞定位情况及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金针菇Dan3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34.17 Mb,预测到8个参与α-氨基己二酸途径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都含有多个内含子和外显子,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有3个蛋白定位于线粒体。【结论】金针菇是通过α-氨基己二酸途径合成赖氨酸,基因组中预测到与该途径相关的几乎所有的酶。

  • 相关文献

[1]真菌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蒋佩钰,尚晓冬,宋春艳,王瑞娟,于海龙,李巧珍,章炉军,刘建雨,谭琦. 2020

[2]瓶栽金针菇现蕾期的几个问题. 程继红,冯志勇,曹晖. 2001

[3]金针菇非食用部位水提物的膜分离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朱忠敏,周岩飞,李晔,姚渭溪. 2016

[4]3株金针菇菌株孢子同核体后代生物学性状的分化. 秦娟,尚晓冬,谭琦,徐珍,杨慧,张旬旬,张红敏. 2013

[5]采用木屑培养基传代的金针菇菌种稳定性. 张丹,朱爱莲,赵静,周敏,张引芳,尚晓冬,王瑞娟,谭琦. 2018

[6]金针菇气生菌丝缺陷型突变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黄千慧,姚森,魏仲阳,仝宗军,张烨琳,邓优锦,谢宝贵. 2021

[7]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MeJA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 崔海洋,蒋佩钰,徐珍,李巧珍,李玉,周峰,尚晓冬,孙伟明,刘建雨,张丹. 2020

[8]杂交技术培育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 鲍大鹏,万佳宁,卢绪志,余养朝,张光忠,茅文俊,王莹,周陈力. 2020

[9]金针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引芳. 1990

[10]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用种SSR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陆欢,章炉军,张丹,李开盛,尚晓冬,谭琦. 2014

[11]金针菇tps1基因序列分析及不同温度下tps1、tps2基因定量表达研究. 刘建辉,张俊玲,李亮,尚晓冬,谭琦. 2015

[12]金针菇品种DUS测试性状的分级与评价. 徐珍,章炉军,尚晓冬,刘建雨,张丹,杨慧,于海龙,张美彦,王瑞娟. 2019

[13]生产用金针菇菌种退化的快速判断. 马丹丹,余昌霞,陈辉,赵楚楚,于海龙,曹晖. 2012

[14]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不同受体的效率比较. 刘建雨,徐珍,张丹,王瑞娟,谭琦,尚晓冬. 2015

[15]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刘建雨,王瑞娟,张丹,徐珍,陆欢,宋春艳,尚晓冬,于海龙. 2021

[16]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徐珍,尚晓冬,谭琦. 2011

[17]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 李玉,朱秋瑾,李巧珍,陆欢,王瑞娟,杨慧,尚晓冬,刘建雨. 2022

[18]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菌株‘青禾’F_2代性状分化的研究. 张旬旬,苏蓉,尚晓冬,谭琦. 2014

[19]农杆菌介导的Cas9基因转化金针菇的研究. 刘建雨,刘建辉,张丹,徐珍,王瑞娟,杨慧,于海龙,尚晓冬. 2017

[20]三相分离法制备金针菇提取物中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 贾薇,余冬生,余养朝,冯占,胡明,张劲松,汪雯翰.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