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金针菇Fvpal1基因的RNAi降低PAL酶活及菌丝色素分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欢 1 ; 沈玲 1 ; 刘建雨 1 ; 尚晓冬 1 ; 王瑞娟 1 ; 谭琦 1 ; 唐桂容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金针菇;Fvpal1基因;RNA干扰;颜色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5 年 44 卷 004 期

页码: 84-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构建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1(F. filiformis PAL gene1,Fvpal1)的RNAi载体,以黄色的单核体菌株0990-(5)为受体,通过遗传转化获得5个基因沉默的单核转化子(RNAi-Fvpal1 1–5)。5个单核转化子再分别与白色的单核体菌株Dan3进行杂交,获得5个基因沉默的双核转化子(ZRNAi-Fvpal1 1–5)。考察并分析了单核转化子和双核转化子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的PAL酶活、菌丝在培养基上的色素分泌及Fvpal1基因表达量情况,以验证Fvpal1基因具有调控金针菇颜色的功能。结果显示,10个转化子的Fvpal1基因表达较野生菌株相比都显著下调(P<0.05),其中转化子RNAi-Fvpal1 1–5分别下调83.41%、75.92%、79.69%、66.49%和43.22%,转化子ZRNAi-Fvpal1 1–5分别下调80.26%、45.24%、34.09%、84.05%和79.62%;除转化子ZRNAi-Fvpal1 4外的9个转化子的PAL酶活力都显著低于出发菌株(P<0.05)。10个转化子的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色素分泌都比出发菌株浅,双核转化子的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的颜色也显著变浅,以及双核转化子的子实体颜色也比出发菌株浅。本研究构建了金针菇Fvpal1基因的RNAi体系,发现该基因对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的颜色具有正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开展金针菇Fvpal1基因的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 相关文献

[1]瓶栽金针菇现蕾期的几个问题. 程继红,冯志勇,曹晖. 2001

[2]金针菇非食用部位水提物的膜分离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朱忠敏,周岩飞,李晔,姚渭溪. 2016

[3]3株金针菇菌株孢子同核体后代生物学性状的分化. 秦娟,尚晓冬,谭琦,徐珍,杨慧,张旬旬,张红敏. 2013

[4]采用木屑培养基传代的金针菇菌种稳定性. 张丹,朱爱莲,赵静,周敏,张引芳,尚晓冬,王瑞娟,谭琦. 2018

[5]金针菇气生菌丝缺陷型突变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黄千慧,姚森,魏仲阳,仝宗军,张烨琳,邓优锦,谢宝贵. 2021

[6]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MeJA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 崔海洋,蒋佩钰,徐珍,李巧珍,李玉,周峰,尚晓冬,孙伟明,刘建雨,张丹. 2020

[7]杂交技术培育金针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双核体菌株. 鲍大鹏,万佳宁,卢绪志,余养朝,张光忠,茅文俊,王莹,周陈力. 2020

[8]金针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引芳. 1990

[9]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用种SSR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陆欢,章炉军,张丹,李开盛,尚晓冬,谭琦. 2014

[10]金针菇tps1基因序列分析及不同温度下tps1、tps2基因定量表达研究. 刘建辉,张俊玲,李亮,尚晓冬,谭琦. 2015

[11]金针菇品种DUS测试性状的分级与评价. 徐珍,章炉军,尚晓冬,刘建雨,张丹,杨慧,于海龙,张美彦,王瑞娟. 2019

[12]生产用金针菇菌种退化的快速判断. 马丹丹,余昌霞,陈辉,赵楚楚,于海龙,曹晖. 2012

[13]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不同受体的效率比较. 刘建雨,徐珍,张丹,王瑞娟,谭琦,尚晓冬. 2015

[14]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刘建雨,王瑞娟,张丹,徐珍,陆欢,宋春艳,尚晓冬,于海龙. 2021

[15]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徐珍,尚晓冬,谭琦. 2011

[16]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 李玉,朱秋瑾,李巧珍,陆欢,王瑞娟,杨慧,尚晓冬,刘建雨. 2022

[17]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菌株‘青禾’F_2代性状分化的研究. 张旬旬,苏蓉,尚晓冬,谭琦. 2014

[18]农杆菌介导的Cas9基因转化金针菇的研究. 刘建雨,刘建辉,张丹,徐珍,王瑞娟,杨慧,于海龙,尚晓冬. 2017

[19]三相分离法制备金针菇提取物中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 贾薇,余冬生,余养朝,冯占,胡明,张劲松,汪雯翰. 2022

[20]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复壮金针菇退化菌株的研究. 张丹,朱秋瑾,谭琦,宋春艳,于海龙,王瑞娟,尚晓冬,刘建雨.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