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立学 1 ; 喻亚丽 2 ; 毛涛 2 ; 张浪 2 ; 周运涛 2 ; 陈婷婷 2 ; 何力 2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内循环流水养殖;池塘养殖;肌肉品质;营养成分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914-9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与常规池塘养殖(TPA)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肌肉品质差异,测定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鮰3个不同部位肌肉(背部、腹部和尾部)的营养成分,同时分析斑点叉尾鮰背部肌肉的质构和肌纤维特性。结果显示:IPA组尾部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PA组(P<0.05),IPA组背部和尾部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TPA组(P<0.05)。背部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IPA组显著高于TPA组(P<0.05);腹部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IPA组显著高于TPA组(P<0.05)。17种检出脂肪酸中,IPA组背部、腹部和尾部肌肉中豆蔻酸的含量显著低于TPA组(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TPA组(P<0.05);在背部和腹部肌肉中PUFA的总量存在显著差异,均为IPA组高于TPA组(P<0.05)。肌肉质构特性方面,IPA组斑点叉尾鮰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高于TPA组(P<0.05);IPA组斑点叉尾鮰肌纤维直径小、密度高。结果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与营养更具优势。

  • 相关文献

[1]5种不同花斑黄鳝肌肉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文平,周运涛,喻亚丽,陈宏,吕磊,何力. 2015

[2]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王贵英,喻亚丽,何力,毛涛,董立学,李佩,陈见,孙艳红,魏辉杰,李明光,李清. 2021

[3]蚕豆对鱼类脆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冯静,林婉玲,李来好,杨贤庆,王锦旭,黄卉,胡晓,郝淑贤,吴燕燕. 2016

[4]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5

[5]3种养殖模式罗非鱼品质比较分析与评价. 郭忠宝,肖蕊,黄卉,罗永巨,崔凯,肖俊,汪翔,阴晴朗,梁军能. 2021

[6]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段亚飞,黄忠,林黑着,董宏标,张家松. 2017

[7]广东池养梭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陈四海,区又君,李加儿. 2011

[8]鱼礁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4

[9]斑点叉尾(鱼回)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概述. 张林,孟彦,罗晓松,曾令兵. 2006

[10]斑点叉尾鮰下脚料鱼糜加工关键工艺与装备研究. Ouyangjie,欧阳杰,Zheng xiaowei,郑晓伟,Shen jian. 2011

[11]海豚链球菌兼职蛋白FBA的克隆表达、抗原性检测及免疫效果评价. 刘韬,陈德芳,段靖,王二龙,王亚军,汪开毓. 2018

[12]斑点叉尾鮰致病菌株的鉴定及特性. 陈林,谭爱萍,邹为民. 2009

[13]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 2009

[14]地衣芽孢杆菌A1在斑点叉尾鮰肠道的定植. 张洪玉,王海波,赵明军,焦丽亭,胡鲲,杨先乐,夏磊. 2019

[15]海豚链球菌兼职蛋白FBA的克隆表达、抗原性检测及免疫效果评价. 刘韬,陈德芳,段靖,王二龙,王亚军,汪开毓. 2018

[16]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杨莉,艾晓辉,袁科平,汪开毓. 2010

[17]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秦钦,陈校辉,钟立强,黄太寿. 2012

[18]斑点叉尾鮰形态观察及其两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张涛,甘金华,陈建武,周剑光,张林,何力. 2019

[19]中国鮰鱼产业安全预警分析. 代云云,袁永明,袁媛,张红燕. 2019

[20]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生产加工鱼糜的研究. 欧阳杰,郑晓伟,沈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