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树花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叶乃兴 1 ; 杨江帆 1 ; 邬龄盛 2 ; 王振康 2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树花;形态性状;生化成分;多样性

期刊名称: 亚热带农业研究

ISSN: 1005-927X

年卷期: 2005 年 1 卷 04 期

页码:

摘要: 对茶树花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性状品种内表现稳定,品种间变异幅度大,中国栽培品种的多样性比日本栽培品种丰富。茶树花百花重的变异度大,多样性更加丰富。茶树花的生化成分含量也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茶树花的水浸出物含量为(53.78%±4.57%),茶多酚含量为(10.78%±2.25%),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60%±0.51%),咖啡碱含量为(1.42%±0.22%),水溶性糖含量为(3.80%±1.07%),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水溶性糖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与茶鲜叶比较,茶树花的水浸出物含量和含水率较高,水溶性糖含量略高于鲜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鲜叶相当,咖啡碱含量低于鲜叶,茶多酚含量明显低于鲜叶。

  • 相关文献

[1]微波杀青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王振康,叶乃兴,邬龄盛,杨江帆. 2005

[2]瑞香等3个高香型红茶与乌龙茶兼用新品种的主要性状. 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林郑和,钟秋生,陈荣冰. 2011

[3]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2017

[4]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刘波,郑雪芳,孙大光,阮传清,范国成,Hall D.. 2011

[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CHEN Li-hua,陈丽华,LI Yue-ren. 2010

[6]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洪德,陈荣冰. 2002

[7]‘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8]萎凋温度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9

[9]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2019

[10]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陈泉宾. 2020

[11]施用茶栽食用菌菌渣对茶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朱留刚,孙君,张文锦,余海燕,余孔朝. 2020

[12]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王贵芳,陈荣冰. 2009

[13]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6

[14]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0

[15]春闺品种花香红茶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2016

[16]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棪.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17]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7

[18]18个紫芽新品系芽叶特性及生化成分分析. 游小妹,钟秋生,林郑和,陈志辉,单睿阳,陈常颂. 2018

[19]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蔡淑娴,刘仲华,陈林. 2024

[20]茶树新品系新选801和新选807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孔祥瑞,杨军,王让剑,郭吉春.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