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晋华 1 ; 赵德刚 1 ; 赵懿琛 1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茶学院
关键词: 小黄姜;人工种子;丛生芽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8 年 24 期
页码: 8148-81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小黄姜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以贵州地方品种六盘水小黄姜姜芽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丛生芽,以丛生芽作为小黄姜人工种子的包埋繁殖体即人工种胚,研究不同人工种皮基质、胚乳组成、络合时间、贮藏条件以及萌发基质等因素对小黄姜人工种子萌发与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种皮基质为2.0%CaCl2+2.0%壳聚糖+4.0%海藻酸钠、胚乳成分为MS液体培养基+0.1 mg/L青霉素+0.1%苯甲酸钠+2.0%蔗糖+0.3%活性炭+4.0 mg/L 6-BA+1.0 mg/L NAA时,人工种子在无菌环境中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达到86.67%、83.33%。通过贮藏条件的研究,发现4℃条件下贮藏10 d后其萌发率及成苗率分别为63.33%、60.00%。此外,利用不同萌发基质对人工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播种于灭菌复合基质(营养土∶蛭石=2∶1)以及附加营养液(MS+0.1 mg/L 6-BA+0.1 mg/L NAA)时,人工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61.67%、58.33%,以丛生芽作为人工种胚的小黄姜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六盘水小黄姜脱毒快繁技术及遗传变异研究. 杨松宸,赵德刚,赵懿琛. 2017
[2]小黄姜高产高效示范与栽培技术. 李德文,王少铭,罗莉斯,于二汝,冷家归,候颖辉. 2018
[3]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变异株品质特征及转录组学分析. 侯颖辉,王少铭,罗莉斯,李晋华,冷家归,汪志燚,李德文. 2023
[4]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栽培因子优化. 王少铭,李德文,冷家归,罗莉斯,侯颖辉,李晋华,向依. 2021
[5]山区小黄姜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李辉. 2024
[6]金钗石斛叶艺性状保持及丛生芽增殖研究. 杨澜,刘鹏飞,王爱华,许红娟,谢双萍,陈之林. 2016
[7]金线莲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及移栽基质探究. 申刚,刘荣,罗晓青,张显波. 2015
[8]兴仁金线莲丛生芽诱导增殖研究. 罗晓青,蒙秋伊,查兰松,张志勇,卢加举. 2012
[9]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 罗晓青,申刚,蒙秋伊,张显波,查兰松.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产地金钱蒲叶片和根状茎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作者:魏桂民;王少铭;罗莉斯;李晋华;侯颖辉;冷家归;汪志燚;李德文
关键词:金钱蒲;叶片;根状茎;挥发性成分
-
基于小孢子培养创制DW871矮秆彩色油菜新种质
作者:杨元雨;张瑞茂;黄莎;李杨;高志宏;王芳;王转转;王敏;赵德刚;宋莉;李超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产胚率;彩色油菜种质;DW871
-
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与黄金芽抗茶蚜性能比较
作者:吴梦阳;蒋文彬;谢碧;陈仓权;何应琴;牛素贞;赵德刚
关键词:茶蚜;取食行为;物理性状;营养成分;抗虫特性
-
发酵杜仲叶粉对育雏期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钱佳璇;冯宇隆;韩雪;庞凯悦;吴佳海;赵懿琛
关键词:发酵杜仲叶粉;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抗氧化指标;血浆生化指标
-
10份黔引生姜资源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的分析评价
作者:侯颖辉;李德文;王少铭;罗莉斯;李晋华;冷家归;汪志燚
关键词:引种生姜;农艺性状;精油;GC-MS;姜辣素
-
杜仲翅果果实形态和含胶量与产地环境相关性分析
作者:曲鹏坤;陈锡;赵德刚
关键词:杜仲;翅果;杜仲胶;差异性分析
-
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变异株品质特征及转录组学分析
作者:侯颖辉;王少铭;罗莉斯;李晋华;冷家归;汪志燚;李德文
关键词: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突变;品质;转录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