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中伏马毒素FB_1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薛秋艳 1 ; 徐剑宏; 祭芳; 史建荣;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玉米;伏马毒素;多离子反应监测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185-1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简单、快速、同时测定玉米中伏马菌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确证方法,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FB1,采用固相萃取富集,以含有0.1%甲酸的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利用ESI/MS/MS对FB1质谱解析,分别选择特征离子峰m/z334和m/z352作为准确定性的依据。结果表明,在最佳色谱条件下,碰撞能量50 eV,传输区电压100 V时,FB1的保留时间为1.0 min,检出限为75 pg,平均回收率为80.5%,相对标准偏差≤7.47%。以上数据表明该方法具有预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玉米样品中伏马菌毒素的确认和准确定量检测,并满足对伏马菌毒素的最低检出要求。

  • 相关文献

[1]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在我国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 赫丹,徐剑宏,仇剑波,刘馨,史建荣,LEE Yin-Won. 2021

[2]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 赫丹,徐剑宏,仇剑波,刘馨,高弢,杜予州,史建荣,LEE Yinwon. 2023

[3]玉米的保健作用及其产业化探讨. 石明亮,熊素华,薛林,黄小兰,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印志同,杨水英,彭长俊. 2012

[4]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六世代主-多基因遗传分析. 陈国清,CHEN Guo-qing,CHEN Xiao-hui,陈小晖,PENG Chang-jun. 2012

[5]RSV和RBSDV在玉米和水稻上流行差异分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 程兆榜,顾卫中,刘海建,梁文斌,张文博,周益军,范永坚. 2005

[6]水稻条纹病毒在玉米和水稻上流行差异分析(P.37-38). 程兆榜,陈思宏,刘海建,朱荣鹏,张军华,周益军,范永坚. 2005

[7]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8]玉米使用维他灵2号的增产作用. 朱云林,诸俊,钱新民. 2001

[9]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0]高沙土区地膜直播玉米高产施氮技术初报. 徐建平,陈柏森. 2000

[11]大棚草莓—辣椒—玉米周年高效阐套模式探析. 赵平,刘超,吕少波,刘冰,潘德亮. 2015

[12]玉米杂交制种花期的预测与不遇的对策. 胡加如,孙权星,彭长俊,陆虎华,薛林,陈国清,陈小晖,黄小兰,印志同,石明亮,李波. 2009

[13]不同盐分逆境下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现. 崔士友,张蛟蛟,冒宇翔. 2016

[14]江苏沿江稻区玉米—稻模式新型种植方式研究. 刘建. 2000

[15]杂交玉米苏玉20高产制种技术. 冯继宏,罗绪标. 2009

[16]50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对玉米田阔叶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安全性. 唐小飞,薛林,陈国清,郝德荣,冒宇翔. 2016

[17]玉米种质耐盐性鉴定体系筛选和耐盐性评价. 郝德荣,程玉静,冒宇翔,薛林,陆虎华,陈国清,石明亮,黄小兰,张振良,周广飞. 2014

[18]苏玉30玉米高产优质制种配套技术. 冒宇翔,薛林,陈国清,陆虎华,郝德荣,石明亮,黄小兰,周广飞,孙权星. 2015

[19]玉米见展叶差的研究. 章履孝,陈静,袁建华,祝景成. 1992

[20]利用SSR标记鉴定‘苏玉30’杂交种遗传纯度研究. 张振良,郝德荣,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吴嘉点,冒宇翔,黄小兰,程玉静.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