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产地徐紫薯6号花青素成分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穆晶晶 1 ; 朱成雷 1 ; 徐静雯 1 ; 韩玮璐 1 ; 陈才法 1 ; 郑元林 1 ; 陈萍 2 ;

作者机构: 1.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花青素;紫甘薯;产地溯源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0 年 41 卷 022 期

页码: 221-2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徐紫薯6号为研究样本,建立了检测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紫甘薯花青素含量与组分差异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进行了指纹特征的聚类分析.采用1.5%磷酸和35%乙腈(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成功分离出分离度R>1,USP塔板系数达到10000以上的13种花青素组分,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2% ~8.16%.同时分析了来自徐州(XZ15)、睢宁(SN15)、盐城(YC15)三种植试点区的徐紫薯6号花青素含量.结果 表明,徐紫薯6号花青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咖啡酰-p-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其中XZ15的总含量最高并含有13种花青素组成,样本YC15的花青素主要含量提升,但组分大幅减少,样本SN15的花青素总含量大幅度减少但保留全部13种花青素组分.聚类分析结果证明了三份样本花青素组成存在差异性,样本YC15由于组成减少,主成分含量增加显示了与其它两者有较大的差异性.本实验建立的花青素鉴定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而不同地区徐紫薯6号花青素总含量和组成受到地域影响明显,可作为徐紫薯6号的产地溯源的指标之一,并对该品种在不同地区推广有指导作用.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紫甘薯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 孙健,王洪云,钮福祥,徐飞,岳瑞雪,张毅,朱红. 2013

[2]紫甘薯花青素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古荣鑫,胡花丽,刘雨辰,周杰,李鹏霞,朱树华. 2012

[3]‘宁紫薯1号’花青素组分鉴定及其对大鼠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 王洪云,钮福祥,孙健,徐飞,朱红,岳瑞雪. 2016

[4]紫甘薯花青素的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工艺优化. 孙健,岳瑞雪,钮福祥,徐飞,朱红. 2013

[5]紫甘薯乳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朱红,钮福祥,张爱君,孙健,徐飞. 2008

[6]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系紫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龚秋,王欣,后猛,唐维,张允刚,刘亚菊,李强,马代夫. 2015

[7]盐胁迫对紫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龚秋,王欣,后猛,唐维,闫会,张允刚,刘亚菊,李强,马代夫. 2015

[8]响应曲面法优化速冻紫甘薯的烫漂工艺. 刘春泉,刘玉花,李建军,宋江峰,李大婧,金邦荃. 2009

[9]紫甘薯色素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彭常安,付严萍,刘永,王庆南,韩永斌. 2012

[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紫甘薯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龚秋,王欣,后猛,唐维,张允刚,刘亚菊,李强,马代夫. 2015

[11]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8号的选育研究. 马佩勇,贾赵东,边小峰,禹阳,张铅,刘帅,谢一芝. 2021

[12]中国紫甘薯产业发展分析. 陆建珍,徐雪高,汪翔,秦建军,易中懿. 2020

[13]紫甘薯酒主要品质指标与风味物质分析. 岳瑞雪,钮福祥,孙健,徐飞,朱红,张毅,张文婷,王洪云,马晨. 2021

[14]紫甘薯花色甙的稳定性分析. 尹晴红,刘邮洲,谢一芝,陈明. 2004

[15]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 2016

[16]紫甘薯多糖分离、组分鉴定及抗氧化代谢机理. 袁博,卜伟,戴威威,鞠秀云,王欣. 2022

[17]不同品种紫甘薯花色苷含量与组分分析. 张毅,孔秀林,王洪云,孙健,朱红,岳瑞雪,张文婷,钮福祥. 2019

[18]干型紫薯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岳瑞雪,钮福祥,孙健,徐飞,朱红,张毅,张文婷,王洪云. 2020

[19]紫甘薯花色苷体内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王洪云,张毅,孔秀林,孙健,徐飞,朱红,岳瑞雪,张文婷,钮福祥. 2019

[20]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