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西维因对雄性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家长 1 ; 王泽镕 2 ; 裘丽萍 1 ; 瞿建宏 1 ; 胡庚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关键词: 西维因;罗非鱼;急性毒性;雌激素效应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12 年 7 卷 06 期

页码: 627-63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西维因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下的西维因(0.064,0.8和5mg·L-1)对雄性罗非鱼性腺系数、血清雌二醇、睾酮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卵黄蛋白原的诱导效应,以期对其环境雌激素效应研究有所贡献。结果表明:西维因对罗非鱼的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30.21、25.16、19.76和17.86mg·L-1。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西维因中,会使雄性罗非鱼精巢系数降低;对其血清雌二醇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当浓度为0.8mg·L-1时,诱导作用最强,此时血清雌二醇的含量为218.83pg·mL-1;卵黄蛋白原的含量随着西维因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多,当处理浓度为5mg·L-1时,达到最大为393.01μg·L-1;随着西维因浓度的升高,睾酮含量逐渐降低,西维因的浓度为5mg·L-1时,睾酮含量达到10.58mol·L-1,差异极显著(p<0.01),这可能是由于西维因对雄性罗非鱼具有雌激素效应。

  • 相关文献

[1]17β-雌二醇与1-萘酚对雄性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雌激素效应的比较. 陈家长,王泽镕,瞿建宏,袭丽萍,胡庚东. 2012

[2]硫丹对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研究(英文). 柯常亮,甘居利,林钦,陈洁文,汪敏. 2011

[3]微囊藻毒素-LR对罗非鱼鳃组织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宋超,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陈家长. 2010

[4]西维因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的非受体介导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文婷,宋超,吕钊,刘颖,冯嘉林,陈家长. 2013

[5]一株虾源潜在益生菌-蜡样芽孢杆菌D7毒理学研究. 张洪玉,王海波,张志伟,赵明军,夏磊. 2018

[6]罗非鱼综合选育新技术. ^A董在杰^B1%^A徐跑^B2. 2008

[7]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王伟利,罗理,姜兰,谭爱萍,邹为民,卢迈新. 2012

[8]大规格罗非鱼养殖技术. ^A朱华平^B1%^A黄樟翰^B2%^A卢迈新^B3%^A高风英^B4%^A杨丽萍^B5. 2008

[9]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 毛力,杨弘,肖炜. 2014

[10]冷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变化和货架期预测数学模型. 许钟,肖琳琳,杨宪时. 2004

[11]提高泛珠三角区域罗非鱼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探讨. 李来好,陈胜军,杨贤庆. 2007

[12]罗非鱼遗传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研究. 王进科,夏德全. 2000

[13]养殖水体内小球藻对鱼类密度制约作用的影响和生长特征.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宋洪桥. 2010

[14]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的选育效果评价.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7

[15]奥利亚罗非鱼(♀)×鳜(♂)远缘杂交子代与亲本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王金龙,杨宏,吴婷婷. 2007

[16]苯甲酸雌二醇诱导新吉富罗非鱼雌性化的研究. WAN Song-Liang,万松良. 2012

[17]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及其传播方式分析. 张德锋,袁伟,可小丽,刘志刚,曹建萌. 2018

[18]中国罗非鱼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DAI Yun-yun. 2014

[19]罗非鱼池塘水质管理. 林文辉. 2015

[20]Hg~(2+)对克隆牙鲆和普通牙鲆的急性毒性. 姜宏波,王桂兴,刘海金,包杰,韩英.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