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鸡精原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特性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碧春 1 ; 魏彩霞 2 ; 余飞 2 ; 何先红 2 ; 倪黎纲 2 ; 陈强 2 ; 王宵燕 2 ; 肖小君 2 ; 徐琪 2 ; 刘铁铮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期刊名称: 畜牧兽医学报

ISSN: 0366-6964

年卷期: 2008 年 39 卷 10 期

页码: 1336-13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取孵化18~20 d的鸡胚睾丸,分离精原干细胞(SSCs),培养传代3次后,用特异性化学物质定向诱导分化,以研究鸡培养传代后SSCs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①用特异的化学物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维生素C诱导鸡S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用Von Kossa’s法、改良的钙钴法及免疫组化法进行成骨细胞鉴定;②用维甲酸(RA)、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S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甲苯胺蓝特异染色和组织化学鉴定。③用地塞米松、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S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的油红O染色和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检测。结果显示,SSCs被诱导15~21 d后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为80%;Von Kossa’s染色细胞间布满黑色颗粒,具有矿化基质沉积;改良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深棕色或深黑色,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呈阳性。SSCs被诱导3~7 d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为85%。SSCs被诱导7~21 d后,分化成脂肪细胞,分化率为85%。诱导的脂肪细胞经特异性的油红O染色为阳性,并高表达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结论: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SSCs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3种成体细胞,证明其培养传代后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 相关文献

[1]大麦花药培养及其在啤酒大麦育种中的应用. 陈和,李安生,黄如鑫,李呜,沈会权,陈健,陈晓静. 2001

[2]红掌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曾燕楠,张宁宁,衡燕,邵和平,张琼. 2012

[3]NAA和6-BA在甘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强,马代夫,李洪民,马飞,谢逸萍,李秀英. 2003

[4]籼稻复交F_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2017

[5]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赵伟,唐宝定,黄夺先,陈杰,梁晓辉,沈瑜. 1999

[6]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被动免疫仔猪的生理效应. 赵伟,唐宝定,黄夺先,陈杰. 2000

[7]鸡胚精原干细胞体外保存能力的研究. 李碧春,周冠月,陈国宏,孙国波,孙鹏翔,徐琪,刘铁铮. 2007

[8]非洲菊幼花托离体培养研究. 王春彦,高年春,张效平,曹荣祥,邵和平,张宁宁. 2003

[9]ABA对甘薯体细胞胚分化及再生的影响. 闫会,王欣,李强,张允刚,马代夫. 2012

[10]NAA或潮霉素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蒋苏,马鸿翔,魏芳,余桂红. 2012

[11]不同品种朱顶红的不定芽诱导试验. 张晓燕,高年春,曹荣祥,张宁宁,阎美玲. 2007

[12]睡莲不同杂交组合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孙春青,戴忠良,潘跃平. 2014

[13]不同基因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周志林,唐君,张允刚,赵冬兰. 2010

[14]几个杂交朱顶红品种不定芽诱导试验. 高年春,杨怡,曹荣祥,房伟民,张琼. 2003

[15]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秤锤树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 曹昆,李霞. 2009

[16]霞晖6号桃离体快繁及叶片愈伤诱导技术. 许建兰,马瑞娟,俞明亮,周懋. 2018

[17]藤稔葡萄无核果的诱导及其发育调控. 盛宝龙,蔺经,邵明灿,芮东明,常有宏. 2004

[18]蝴蝶兰花梗节间切段的类原球茎诱导与增殖. 苏家乐,陈尚平,汤久顺,何小弟,李晓刚,姜维华. 2007

[19]蝴蝶兰无菌播种育苗技术. 刘晓青,陈尚平,李倩中. 2005

[20]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茶树抗虫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李荣林,胡雲飞,杨亦扬,王文丽,申佳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