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集成生物防治和秸秆还田技术对设施番茄增产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乔俊卿 1 ; 刘邮洲 1 ; 余翔 2 ; 梁雪杰 1 ; 陈志谊 1 ; 刘永锋 1 ; 张英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防治;秸秆还田;土传病害;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13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547-5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在设施条件下,评估了综合使用秸秆还田和生防菌技术对设施番茄连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表明:1)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温室内CO2积累,比常规温室CO2的含量普遍高200~400μL L 1,同时能够提高地温0.5℃;2)分别单独使用2个生防菌、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和2项技术集成使用的5个处理中,生防菌PTS394+秸秆综合处理效果最好,株高和茎粗分别比常规增加达到35.9%和20.9%,理论产量达9302.7 kg·667 m 2;3)土传病害防效调查显示,生防菌PTS394+秸秆和B1619+秸秆2个综合处理防效最好,分别为68.0%和66.2%。基于理论产量、市场番茄价格及投入成本情况,最终计算得出综合应用生防菌PTS394和秸秆还田技术处理的理论亩纯收益最高,为23071元,番茄效益增收达41.7%。本研究为生防菌和秸秆还田技术在田间的综合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草莓根围拮抗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其田间应用. 杨敬辉,朱桂梅,陈宏州,潘以楼,吴琴燕. 2009

[2]太湖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孙小祥,常志州,靳红梅,沈明星,陆长婴,王海候. 2017

[3]不同混配醋糟基质对设施蔬菜育苗和生长及土传病害的影响. 王海洋,王春云,耿安红,韦仁权,王志春,杨华,孙星星,陈建平,王永慧,王为,施庆华,孙艳茹. 2017

[4]设施草莓土传病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 吉沐祥,陈宏州,庄义庆,李国平,吴祥,杨敬辉,肖婷. 2015

[5]有机液肥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黄瓜和草莓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马艳,李艳霞,常志州,徐跃定,张建英. 2010

[6]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草莓保苗促生效果. 邱光,张新凤,李建伟,符泽,陆凡. 2019

[7]不同种植模式下番茄根际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分析. 冯翠,衣政伟,钱巍,姜小三,刘慧颖,李成忠. 2022

[8]强化拮抗菌有机肥在连作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马艳,李艳霞,常志州,张文芝,徐跃定,张建英. 2011

[9]沼液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及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曹云,马艳,吴华山,王光飞,郭德杰,王秋君,严少华. 2016

[10]沼液对草莓土传病害的盆栽防效与沼液中拮抗细菌筛选. 李海,马艳,常志州,殷蒙,张世敏. 2011

[11]生物炭防控植物土传病害研究进展. 马艳,王光飞. 2014

[12]胡萝卜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Fan Ping-sheng,樊平声,Sha Guo-dong,沙国栋,Fen Wei-ming. 2010

[13]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4]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5]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生态特性. 郭勋斌,顾克礼,徐世林,田文科,陈伟民,袁秦. 2007

[16]苏南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 顾志权,李庆康,赵强基. 2001

[17]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8]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19]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沈俊国,沈业松. 2014

[20]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