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家贤 1 ; 黄华林 1 ; 陈栋 1 ; 赵超艺 1 ; 何玉媚 1 ; 乔小燕 1 ; 晏嫦妤 1 ; 吴华玲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鸿雁12号;乌龙茶;选育过程;品比;区试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0 年 37 卷 11 期

页码: 59-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过程、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鸿雁12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41.3%,在4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22%、10.29%、29.64%和32.76%。适制高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高浓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1分,比黄棪高2.55~4.2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 相关文献

[1]不同钾浓度对茶树幼苗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崔莹莹,周波,陈义勇,刘嘉裕,戴军. 2021

[2]高温型平菇品比筛选试验. 肖自添,叶耀程,何焕清,叶志坚,李明珠,郭巨先. 2012

[3]28个灵芝菌株品比研究. 肖自添,阎轶,何焕清,谭志勇,郭巨先,李淑文,叶耀程. 2009

[4]2006~2007年广东省甘薯品种区试分析. 陈景益,房伯平,翟英芬,张雄坚,司徒志谋. 2008

[5]超级稻新品种合美占在龙川县的试验与应用. 杨雄瑶,伍胜华,袁镜明,戴新发,高云. 2010

[6]2010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域试验. 陈景益,房伯平,张雄坚,黄立飞. 2011

[7]乌龙茶品质的研究进展. 张欣,刘帅,赵洁,江棋,鄢韬,王富华. 2020

[8]乌龙茶审评方法研究概述. 赵超艺,王秋霜,卓敏,凌彩金. 2009

[9]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潘顺顺,赖幸菲,孙伶俐,黎秋华,向丽敏,孙世利. 2017

[10]乌龙茶香气研究进展. 胡海涛,苗爱清. 2002

[11]黄楼茶树品种多荼类采制的经济效益研究初报. 庞式,苗爱清,凌彩金,陈海强. 2007

[12]乌龙茶人工光照晒青技术初探. 黄国资,赖兆祥,庞式. 2006

[13]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2023

[14]金萱品种夏暑茶类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赖幸菲,孙世利,李裕南,庞式,李振声,潘顺顺. 2015

[15]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 苗爱清,吕海鹏,孙世利,王力,庞式,赖兆祥,曾琼,林智. 2010

[16]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号选育研究报告.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乔小燕,晏嫦妤,吴华玲. 2010

[17]乌龙茶新工艺做青期间果胶酶的活性变化及其生化效应研究. 唐颢,杨伟丽,文海涛. 2005

[18]金萱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 苗爱清,凌彩金,庞式,赵超艺,胡海涛,曾文伟. 2007

[19]可可茶花香与可可乌龙茶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仰晓莉,李凯凯,叶创兴,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宋晓虹. 2010

[20]乌龙茶香气组分及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胡海涛,苗爱清.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