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蓝莓采后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文能 1 ; 雷霁卿 1 ; 李江阔 1 ; 杨灿 1 ; 王瑞 1 ;

作者机构: 1.贵阳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天津市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蓝莓;采后病害;灰葡萄孢菌;青霉;毒力测试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58-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麻江蓝莓采后贮藏病果为试材,采用形态学、rDNA-ITS序列对比的方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进行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蓝莓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以期为麻江蓝莓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菌株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香灰菌(Xylaria sp.)、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粪壳菌纲藻(Sordariomycetes sp.),其中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为主要致病菌。通过对青霉(Penicillium)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余种杀菌剂中以咪鲜胺对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主要致病菌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0.007 9μg·mL~(-1),推荐作为蓝莓田间防控的有效药剂。

  • 相关文献

[1]枸杞采后病害及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兰璞,高芙蓉,陈存坤,王文生,韩洁,纪海鹏,于晋泽. 2014

[2]哈密地区无核白葡萄贮藏调查分析. 李丽秀,朱志强,张昆明,任朝晖. 2010

[3]青皮核桃采后腐烂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张琴,康明丽,赵茹,朱志强,何爱民,吉洋洋. 2024

[4]蓝莓绿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张晓玉,贾爱军,高扬. 2014

[5]不同蓝莓品种的生长特性及果实品质分析. 张晓玉,杨丽芳,高扬,李树海,廖方舟. 2019

[6]几个蓝莓品种在天津地区适应性调查(英文). 张晓玉,王艳婕,胡忠惠,杨丽芳. 2014

[7]温度驯化对蓝莓冰温贮藏期间生理品质变化的影响. 于继男,薛璐,鲁晓翔,陈绍慧. 2014

[8]蓝莓在我国发展概况及天津地区产业化现状. 张晓玉,王艳婕,张远芳,高鹏. 2013

[9]蓝莓绿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张晓玉,贾爱军,高扬. 2015

[10]1-MCP结合臭氧处理对蓝莓低温保鲜效果的影响. 吉宁,龙晓波,李江阔,曹森,张鹏,马超,马立志,王瑞. 2019

[11]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李天元,张鹏,李江阔,孙浩. 2016

[12]不同气调元件对便携式气调箱冷藏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张鹏,李天元,李江阔,李春媛,孙浩. 2016

[13]冰温结合ε聚赖氨酸对贮藏期间蓝莓生理品质的变化影响. 于继男,薛璐,鲁晓翔,陈绍慧. 2015

[14]蓝莓越冬防寒措施研究. 张晓玉,李树海,高扬. 2014

[15]出库方式对冰温贮藏蓝莓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薛璐,于继男,鲁晓翔,陈绍慧. 2015

[16]3个蓝莓品种不同促成栽培条件下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庞志蕊,李佳宜,杨静慧,刘艳军,王芝学,张景新. 2019

[17]温室促成栽培中不同品种蓝莓花的形态特性比较. 黄妍,杨静慧,黄晗达,庞志蕊,王葳,刘艳军,王芝学. 2019

[18]不同限根方式对蓝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晓玉,李树海,胡忠惠,王芝学. 2019

[19]促成栽培不同蓝莓品种的品质变化比较研究. 蒋鑫,黄晗达,杨静慧,冯国华,王兴,胡中惠. 2019

[20]不同类型铁肥和施肥方式对蓝莓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蒲思宜,杨静慧,冀馨宁,夏凯丽,宋科,王芝学.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