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蓝圆鲹在不同腌制条件下三甲胺和二甲胺含量变化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胜军 1 ; 杨贤庆 1 ; 樊丽琴 2 ; 李来好 1 ; 吴燕燕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广东海洋大学

关键词: 蓝圆鲹;三甲胺;二甲胺;腌制工艺;变化规律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13 期

页码: 58-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蓝圆鲹在不同腌制条件下三甲胺和二甲胺产生的规律。方法:以蓝圆鲹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三甲胺(TMA)和二甲胺(DMA)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温度、盐和鱼质量比、食盐种类和腌制时间对TMA和DMA含量的影响。结果:25℃腌制时,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TMA和DMA的含量不断增加,盐和鱼质量比越低,TMA和DMA的含量越高;4℃腌制时,盐和鱼质量比为1:3组产品中TMA和DMA的含量最低,盐和鱼质量比1:5次之,盐和鱼质量比1:8最高;粗盐腌制的咸鱼中TMA含量较精盐腌制高,DMA含量较精盐腌制低。结论:综合分析盐的种类、腌制时间、温度、盐和鱼质量比对蓝圆鲹在腌制过程中TMA和DMA的变化规律,结合人的口感对盐的接受度及对市售咸鱼中含盐量的调查,确定采用精盐在4℃,盐和鱼质量比为1:5的条件进行腌制。

  • 相关文献

[1]非抑制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氧化三甲胺及其分解产物的方法. 孙永,周德庆,柳淑芳,王联珠,宁劲松. 2012

[2]蓝圆鲹在腌制过程中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乙基亚硝胺的变化规律.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戚勃,邓建朝,胡晓. 2015

[3]不同盐度腌制对蓝圆鲹相关理化特性的影响.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 2015

[4]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的二甲胺. 戚勃,杨少玲,杨贤庆,邓建朝,吴燕燕,陈胜军,黄卉,胡晓. 2017

[5]龙头鱼中内源性甲醛产生的酶促机理初探. 孙永,靳肖,周德庆. 2010

[6]基于遥感数据的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栖息地模型分析. 范江涛,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陈国宝,陈作志. 2018

[7]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王开立,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王欢欢,蔡研聪,张魁,徐姗楠. 2021

[8]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陈国宝,邱永松. 2003

[9]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南海北部蓝圆鲹的营养生态位. 王开立,龚玉艳,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蔡研聪,李佳俊,徐姗楠. 2022

[10]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矢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戴嘉格,陈作志,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张魁,江艳娥. 2017

[11]蓝圆鰺腌干工艺中组织蛋白酶与游离氨基酸和滋味形成的关系. 吴燕燕,曹松敏,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陈胜军. 2018

[12]蓝圆鲹传统腌干过程中内源脂肪酶和脂质降解氧化的变化分析. 曹松敏,吴燕燕,李来好,林婉玲,陈胜军,赵永强. 2017

[13]北部湾蓝圆鲹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年际变化. 耿平,张魁,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 2018

[14]黄、东海鲐鲹鱼渔场环境分析. 张晶,韩士鑫. 2004

[15]蓝圆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制备及其活性分析. 周雅,胡晓,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杨少玲. 2021

[16]蓝圆鲹蛋白酶解物的螯合矿物离子活性研究. 杨伊然,胡晓,杨贤庆,李来好,陈胜军,吴燕燕,林婉玲,黄卉,马海霞. 2017

[17]比较2种蓝圆鰺腌干工艺中脂质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关系. 吴燕燕,曹松敏,李来好,杨贤庆,王锦旭,胡晓. 2017

[18]腌干鱼贮藏过程生物胺的变化及其货架期研究. 陈玉峰,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林婉玲,胡晓,荣辉. 2016

[19]鳌山湾水文要素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陈聚法,赵俊. 2004

[20]盐渍海蜇加工过程中铝的变化规律研究. 刘洋,赵玲,刘淇,曹荣,魏玉西.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