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蓝藻水华发生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建松 1 ; 王广军 2 ; 龚望宝 2 ; 余德光 2 ; 谢骏 2 ; 郁二蒙 2 ; 魏南 2 ; 夏耘 2 ; 李志斐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试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试验室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试验室;

关键词: 养殖水体;蓝藻水华;高通量测序;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细菌群落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34-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养殖水体蓝藻水华从暴发到降解的整个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于2015年5—7月在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室内模拟试验,模拟养殖水体蓝藻水华从暴发到降解的整个过程,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蓝藻水华发生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在蓝藻水华从暴发到降解的整个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水体中的比例随蓝藻水华的暴发而上升,随蓝藻水华的降解而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水体中的比例随蓝藻水华的暴发及降解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衰败末期水体中的溶解氧几乎耗尽,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厌氧菌嗜阳菌属(Heliophilum)在水体中的比例升高;试验期间养殖水体的细菌多样性,随蓝藻水华的暴发而降低,又随蓝藻水华的降解而升高。

  • 相关文献

[1]磺胺甲吧恶唑对罗非鱼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影响. 张石云,宋超,董欣悦,范立民,张聪,裘丽萍,陈家长. 2019

[2]小球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秦璐,陈曦,裘丽萍,范立民,宋超,郑尧,孟顺龙,陈家长. 2021

[3]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及对其挥发性风味形成的影响分析. 李春生,王悦齐,李来好,陈胜军,吴燕燕,胡晓,荣辉. 2018

[4]养殖水体细菌菌群结构对凡纳滨对虾健康的指示作用. 孙真,刘一萌,高鹏程,周凯,么宗利,来琦芳. 2023

[5]蓝藻水华聚集对水葫芦生理生态的影响. 吴婷婷,刘国锋,韩士群,周庆,唐婉莹. 2015

[6]MODIS卫星遥感监测太湖蓝藻的初步研究. 沙慧敏,李小恕,杨文波,李继龙. 2009

[7]池塘蓝藻水华的产生及对养殖的危害. 姚雁鸿,何文辉,余来宁. 2007

[8]蓝藻水华暴发与水体细菌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建松,姜志勇,钟金香,蔡云川,吴郁丽,郭晓奇,马志州,王广军. 2016

[9]不同浓度蓝藻水华在好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王小冬,刘兴国,陆诗敏,秦伯强,刘翀,曾宪磊,顾兆俊. 2019

[10]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中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的研究. ^A刘永^B1%^A曹广斌^B2%^A蒋树义^B3%^A韩士成^B4%^A陈中祥^B5. 2004

[11]低温下虹鳟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A陈中祥^B1%^A曹广斌^B2%^A刘永^B3%^A蒋树义^B4%^A韩世成^B5. 2004

[12]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实用技术. 陈家长. 2003

[13]养殖水体内小球藻对鱼类密度制约作用的影响和生长特征.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宋洪桥. 2010

[14]浮球式生物滤器在鲟鱼工厂化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A蒋树义^B1%^A曹广斌^B2%^A韩世成^B3%^A刘永^B4%^A陈中祥^B5. 2004

[15]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安全限量的研究. JIANG Chao-jun,姜朝军,QIAO Qing-lin,乔庆林,XU Jie,徐捷,CAI You-qiong. 2011

[16]噬菌蛭弧菌在梭子蟹苗种培育中的应用探索. 黄经献,赵炳然,孙祥山,隽云昌,张传涛. 2016

[1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殖环境中甲基睾丸酮残留量. 邓建朝,李来好,杨贤庆,岑剑伟,吴燕燕,陈胜军,戚勃. 2013

[18]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人工湿地及养殖水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晓,李冰,朱健. 2013

[19]军曹鱼肠道及水体异养菌和弧菌的周年变化. 王瑞旋,王江勇,徐力文,杨鸿志,冯娟. 2008

[20]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虾塘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控制效应. 王小平,李卓佳,王增焕,杨美兰,张庆,杨莺莺,陈康德,李生.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