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扬娣 1 ; 凌彩金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饮用植物研究所
2.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英红九号;茶艺;编创;思考
期刊名称: 广东茶业
ISSN: 1672-7398
年卷期: 2015 年 05 期
页码: 25-27
摘要: 本文从编创的原则、程式、解说等三个方面分析"英九传奇"创新茶艺,并对创新茶艺对茶艺师在文化、艺术、技能等素养要求提出思考。
- 相关文献
[1]英红九号六大茶类生化成分分析及体外活性评价. 孙世利,郭芸彤,陈海强,刘晨,赖幸菲,曹藩荣. 2018
[2]英红九号加工炒青绿茶关键技术探讨. 黄海英,赖榕辉,黄秀鑫,肖丽红,刘容飞,李志威,伍卫才. 2018
[3]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乔小燕,李波,何梓卿,陈海强,操君喜,黄华林. 2018
[4]不同水质对英红九号红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周巧仪,凌彩金,林威鹏,刘淑媚,关洁婷,郜礼阳. 2020
[5]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 赖幸菲,赖兆祥,操君喜,陈海强,吴华玲,周波,黎秋华,孙世利. 2020
[6]英红九号红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孙世利,操君喜,赖幸菲,潘顺顺. 2015
[7]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8]创新红茶英红九号研究进展. 王领昌,陈栋,周原也,吴华玲. 2017
[9]英红九号茶树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黄国滋,赖兆祥,庞式,何玉媚. 2008
[10]英红九号红茶生化成分指纹图谱初探. 凌彩金,范杰文,王秋霜,周巧仪,刘淑媚. 2018
[11]英红九号红茶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凌彩金,王秋霜,刘淑媚,罗一帆. 2017
[12]嫁接英红九号改造低效益茶园试验研究. 吴利荣,赵超艺,唐劲驰,黎健龙,唐颢. 2009
[13]不同季节英红九号冲泡浸出物动态研究. 凌彩金,王秋霜,刘淑媚. 2015
[14]英红九号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方华春. 2015
[15]不同树龄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差异分析. 黎秋华,赖幸菲,向丽敏,陈海强,操君喜,孙伶俐,孙世利. 2018
[16]加强农业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梅盈洁,徐志宏,陈中健,贝锦龙,骆艺. 2013
[17]黄冈市蚕桑多元化开发的思考. 刘松柏,廖森泰. 2015
[18]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思考. 刘香香,黄泽萍,陈佩榕,曾睿,陈智慧,赵亚荣,王旭,李丽,王富华. 2020
[19]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骨干培养的若干思考. 吕杰珍,林壁润,杨祁云. 2012
[20]广东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刘传和,吴洁芳,陈锦瑞,舒肇甦.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YOLOv5s-SE和通道剪枝的虫咬紫金蝉茶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戴佳兵;宋春芳;凌彩金;李臻锋;孙崇高
关键词:茶叶;紫金蝉茶;目标检测;通道剪枝;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
-
施用不同调理剂对酸化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作者:凌彩金;周巧仪;魏岚;梁冬霞;郜礼阳;刘淑媚;朱小曼
关键词:生物炭;茶园;土壤
-
白木香叶功能及开发研究进展
作者:梁冬霞;周巧仪;谭水福;凌彩金
关键词:白木香叶;有效成分;产品开发;保健功能
-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红茶发酵模式判别模型研究
作者:戴振华;李露青;周巧仪;宋飞虎;凌彩金;宋春芳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电子鼻;数据融合策略;红茶发酵
-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品质分析及判别
作者:刘志禹;杨树恩;厉彦超;周巧仪;李露青;宋春芳;Li Zhenfeng;凌彩金
关键词:紫金蝉茶;叮咬程度;电子鼻;判别;GC-MS
-
基于内在品质参数的乌龙茶等级判别模型建立
作者:刘翠玲;秦冬;凌彩金;郜礼阳;周巧仪;孙晓荣;吴静珠;昝佳睿
关键词:乌龙茶品质参数;高光谱技术;特征提取;反向误差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基于SSR标记的55份清远野生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作者:穆小婷;廖侦成;凌彩金;郑溪;林建勇;何建平;江丽冰
关键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清远市;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