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盛婧 1 ; 孙国峰 1 ; 吴纪中 1 ; 刘红江 1 ; 王鑫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品种;秸秆还田;磷;养分平衡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09 期

页码: 1191-1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掌握不同小麦品种秸秆还田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优化麦田养分资源管理,以当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上主导品种和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磷素含量与分布,分析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盈亏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高,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高;在常规磷肥施用量49kg P·hm~(-2)条件下,若秸秆不还田,磷高效吸收型品种种植土壤中磷呈现少量亏损状态;而磷低效吸收型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低,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磷均有盈余。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磷素回田量,减少了小麦磷素携出量。秸秆不还田时,麦田土壤磷盈亏量为-4.7~25.2kg·hm~(-2);秸秆直接还田时,所有小麦品种种植土壤中磷素均呈盈余状态,土壤磷盈亏量为4.0~30.3kg·hm~(-2)。在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中,秸秆不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9个,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28个。在当前秸秆还田的大趋势下,要维持农田磷素平衡,对大部分小麦品种均应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

  • 相关文献

[1]不同钾吸收类型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 盛婧,刘红江,孙国峰,张丽萍,郑建初. 2016

[2]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张姗,石祖梁,杨四军,顾克军,戴廷波,王飞,李想,孙仁华. 2015

[3]稻秸还田对稻麦两熟农田麦季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郭智,周炜,陈留根,郑建初. 2011

[4]P、Fe及水分对土壤砷有效性和小麦砷吸收的影响. 李思妍,史高玲,娄来清,蔡庆生. 2018

[5]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6]不同还田量及还田方式下稻秸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豆利岭,刘满强,焦加国. 2020

[7]苏北稻麦周年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冯国华,王健康,张会云,赵轶鹏,王静,常勇. 2018

[8]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李波,石晓旭,刘建,薛亚光,石吕,魏亚凤. 2021

[9]接种AM真菌和施氮对还田稻秆氮素释放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贾艳艳,杨文飞,杜小凤,王伟中,文廷刚,孙爱侠,诸俊,顾大路. 2020

[10]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麦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祥菊,周炜,王子臣,盛婧,陈留根. 2016

[11]氮肥减施与花生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衣政伟,杨大柳,王安,陈留根,张岳芳,王显. 2022

[12]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单双季还田对麦田土壤肥力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2013

[13]稻秸还田与播种方式影响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大田试验研究. 张斯梅,顾克军,许博,张恒敢,顾东祥,石祖梁,张传辉,杨四军. 2016

[14]短期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石祖梁,杨四军. 2017

[15]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张四伟,张武益,王梁,朱利群,顾克军,章红运,卞新民. 2012

[16]江苏省小麦秸秆养分垂直分布特征与不同茬高下麦秸养分归还量估算. 顾克军,顾东祥,张斯梅,张传辉,石祖梁,许博,杨四军,常志州. 2015

[17]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2013

[18]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杨冬静,谢逸萍,张成玲,马居奎,唐伟,陈晶伟,孙厚俊. 2021

[19]刮老乌慈姑养分吸收和分配动态特征研究. CHEN Bing,陈兵,DU Jing,杜静,FENG Cui,冯翠,JIAO Qing qing,焦庆清,ZHANG Peitong. 2017

[20]稻鸭萍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能特征分析.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郑建初,何加骏,卞新民.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