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红曲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牧 1 ; 李利 1 ; 冯艳丽 1 ; 陈万平 1 ; 何毅 1 ; 刘姣 1 ; 雷鸣 1 ; 刘庆培 1 ; 邵彦春 1 ; 陈福生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红曲菌;食品发酵;次级代谢产物;繁殖;光磁感应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23 年 68 卷 005 期

页码: 479-49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红曲菌(Monascus spp.)又称红曲霉,是我国传统特色的药食同源发酵微生物.红曲菌可产生天然食品着色剂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降血脂成分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以及丰富的淀粉酶和酯化酶等酶系,红曲菌的发酵产品红曲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但是某些红曲菌株也可产生真菌毒素桔霉素(citrinin,CIT),污染红曲产品,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人员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已经解决了红曲产品中CIT污染的问题,关于MPs、MK和CIT等红曲菌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研究还发现,红曲菌具有独特的繁殖调控机制以及对光照和磁场(光磁)的感应机理.本文系统梳理了近30年来所取得的关于红曲菌独特繁殖调控与光磁感应机理,以及MPs、MK和CIT等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红曲菌的未来研究方向,最后阐述了红曲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 相关文献

[1]不同红曲菌中红曲色素与橘霉素的比较分析. 刘姣,周有祥,徐琪,李利,杨洁,彭立军. 2018

[2]真菌NBERC49006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除草活性研究. 吴兆圆,方伟,张志刚,张亚妮,万中义,王开梅. 2019

[3]湖北贝母活性成分与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袁名远,李宇,谭旭辉,刘玉,方昕悦,冉亚兰,何美军. 2021

[4]Alternaria perpunctulata NBERC_H56菌株对马唐的除草活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吴兆圆,任梦瑶,张志刚,刘芳,张亚妮,方伟. 2021

[5]真菌NBERC_51984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除草活性研究. 吴兆圆,张志刚,张亚妮,刘芳,方伟. 2020

[6]真菌Neoascochyta argentina NBERC-H8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王月莹,杨素梅,刘芳,刘曼莉,张志刚,杨曦亮,方伟. 2022

[7]啟良重楼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刘玉,方昕悦,孙慧茹,李伟,李宇,闫加力,罗凯,何美军. 2023

[8]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1502次级代谢产物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张亚妮,刘曼莉,张志刚,万中义,吴兆圆,王开梅,方伟. 2022

[9]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褚世海,丛胜波,李儒海,黄启超,侯有明. 2019

[10]饲用油菜对母牛繁殖性能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李晓锋,陶虎,熊琪,杨前平,刘波. 2020

[11]七叶一枝花栽培技术. 廖朝林,张国华,由金文,刘海华,穆森. 2008

[12]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农1S海南高产繁种技术. 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杜雪树,殷得所,查中萍,戚华雄. 2018

[13]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高产直播繁殖技术研究. 胡刚,刘凯,杨国才,曾汉来,陈志军,刘敏,李三和,周雷,游艾青. 2010

[14]中籼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W9593S高产繁殖技术. 杨国才,游艾青,费震江,刘凯,胡刚,董华林. 2006

[15]贯叶连翘栽培技术. 甘国菊,林先明,郭杰,游景茂,刘海华. 2013

[16]猪重大育种价值基因及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方钱海,陈洪波,毕延震. 2022

[17]桂花扦插与实生繁殖技术研究. 何礼军,黎八保,杨园园,张发彬. 2013

[18]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繁殖效果初探. 王长义,冯云庆. 1995

[19]温度对红铃虫甲腹茧蜂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丛胜波,许冬,王金涛,王玲,武怀恒,李文静,杨妮娜,万鹏. 2019

[20]RNA m6A甲基化修饰及其在家禽中的研究进展. 吴艳,皮劲松,张昊,蒲跃进,潘爱銮,黄涛,申杰,梁振华.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