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慢性毒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晶 1 ; 庄昀筠 1 ; 陈洪举 1 ; 陈畅 1 ; 毛雪微 1 ; 刘光兴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甲维盐;日本虎斑猛水蚤;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桡足类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19 年 05 期

页码: 202-2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高效抗生素杀虫剂,会进入近海海洋环境从而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为初步探讨甲维盐对海洋桡足类产生的生物效应,研究了甲维盐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 Mori)的死亡率、摄食率、滤水率、神经传导关键性酶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中多种酶活性以及生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甲维盐对于日本虎斑猛水蚤有显著的急性毒性影响,雌性成体和雄性成体的96 h-LC_(50)分别为7 156μg·L~(-1)和3 637μg·L~(-1);雌性成体的24 h-EC_(50)为3.5μg·L~(-1)。暴露在不同甲维盐浓度(0.5、1、2、3.5和5μg·L~(-1))条件下24 h后,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摄食率和滤水率随甲维盐浓度升高逐渐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随甲维盐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趋于平稳,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变化。日本虎斑猛水蚤连续暴露2个世代,随着甲维盐浓度的升高,发育率逐渐降低;当甲维盐浓度达到0.5μg·L~(-1)时,10 d产卵量受到显著抑制,这说明甲维盐对其种群繁衍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将第3代无节幼虫置于海水中进行恢复培养后发现,高浓度甲维盐暴露(0.5μg·L~(-1))对日本虎斑猛水蚤发育和生殖均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毒性可能具有不可恢复性。本文可为评估甲维盐对海洋桡足类的潜在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 相关文献

[1]氨氮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和碟状体的急性及慢性毒性作用. 葛建龙,孟乾,陈四清,刘琨,刘长琳,谭杰,边力. 2018

[2]象山港浮游动物桡足类群落季节变化. 杜秀宁,王云龙,陈涛,廖勇. 2013

[3]El Nio/La Nia影响下北部湾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 廖秀丽,杜飞雁,李纯厚. 2011

[4]颗粒直链藻水华生消对婆罗异剑水蚤(桡足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马增岭,高倩,赵敏. 2014

[5]El Ni(n)o/La Ni(n)a影响下北部湾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 廖秀丽,杜飞雁,李纯厚. 2011

[6]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ian后期幼体变态及成活率的影响. 陈凯,乔振国,王朝新. 2010

[7]珠江三角洲河网桡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高原,赖子尼,曾艳艺,杨婉玲,王超,刘乾甫. 2015

[8]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王建钢,乔振国. 2011

[9]在轮虫培养中用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的试验. 王建钢,乔振国,于忠利. 2006

[10]象山港特定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物种年际及季节变化. 杜秀宁,王云龙. 2014

[11]湛江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周年变化. 龚玉艳,张才学,陈作志,叶丽娣,陈伟杰,王伟荣,孙省利. 2015

[12]拟穴青蟹池塘育苗生物饵料的初步研究. 齐计兵,乔振国,顾孝连,马凌波,沈昂绿. 2015

[13]桡足类浮游动物细胞膜与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结合研究. 冯书营,黄倢,张士璀. 2005

[14]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聚集特征的研究. 徐兆礼,王云龙,袁骐,蒋玫,陈亚瞿. 1999

[15]Hg~(2+)对克隆牙鲆和普通牙鲆的急性毒性. 姜宏波,王桂兴,刘海金,包杰,韩英. 2014

[16]几种典型有害藻对皱纹盘鲍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腾飞,颜天,张清春,李晓东,周名江. 2018

[17]一氧化碳发色罗非鱼片急性毒性与遗专毒性研究.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赵永强,吴燕燕,钟志勇,戚勃,李春生,邓建朝. 2017

[18]伊维菌素对松浦镜鲤的急性毒性与组织损伤. 韩冰,王荻,卢彤岩. 2015

[19]Ca~(2+)、Mg~(2+)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存的影响. 周凯,来琦芳,王慧,黄宁宇,么宗利. 2007

[20]PCB_(153)对半滑舌鳎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韩现芹,陈永平,郭华阳,李春青,姜巨峰,高丽娜.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