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碳足迹的生命周期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柴立龙 1 ; 马承伟 2 ; 刘明池 1 ; 王宝驹 1 ; 武占会 1 ; 许勇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温室;供暖;二氧化碳;地源热泵;碳足迹;生命周期分析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08 期

页码: 149-15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分析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的碳足迹,该文以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系统中浅层地热能的存储、提取、制冷压缩提升和温室末端供暖整个过程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单位温室供暖面积的排放水平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生命周期分析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的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碳足迹分析方法。同时以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采集的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和计算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在采用燃煤和燃气2种不同发电方式下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碳足迹和基于20 a和100 a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碳足迹的全球变化潜能(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CO2-eq.)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采用燃煤和燃气驱动地源热泵系统的碳足迹GWP分别为257和72 g/(m2·d)。基于100 a的GWP总量比20 a的计算值分别减少了1.6%和5.4%。对比荷兰Venlo型温室天然气供暖,该研究中采用燃煤发电驱动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的碳足迹是其1.39倍,而燃气发电驱动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的碳足迹仅为Venlo型温室供暖的41%。采用燃气发电驱动的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具有更低的碳足迹。

  • 相关文献

[1]玻璃温室地源热泵供暖性能与碳排放分析. 柴立龙,马承伟. 2012

[2]化肥投入对河北省玉米体系活性氮排放与碳足迹影响. 连炳瑞,李雅豪,王激清,杨俊刚,邹国元. 2022

[3]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修圣智,李艳,魏丹,刘康萌,李硕,胡钰,金梁,丁建莉,杨振国. 2025

[4]淮北平原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 高东,鲁绍伟,饶良懿,李佳,张滕,靳阿亮. 2011

[5]高CO_2气调箱贮运杨梅技术研究. 王宝刚,李文生,冯晓元,石磊,杨媛,杨军军. 2011

[6]温室番茄营养诊断研究初报. Guo Jianhua,郭建华,Wu Xinyan,武新岩. 2011

[7]日光温室黄瓜干物质积累模型研究. 王尧,宋卫堂,乔晓军,蒋俊鹏. 2004

[8]可控环境下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预警技术研究. 孙传恒,杨信廷. 2005

[9]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 乔晓军,张馨,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王成,任东,何秀红. 2005

[10]基于网络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 郑文刚,乔晓军,赵春江,魏超. 2002

[11]营养液数字式液位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 乔晓军,赵春江,张焕勋. 2002

[12]大型温室环境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开发. 任东,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乔晓军,王成,田宏武. 2006

[13]日皿室穴盘精密播种设备的研究进展. 武广伟. 2010

[14]温室内土壤-气溶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HE Qi-Shuang,何玘霜,LU An-Xiang,陆安祥. 2017

[15]太阳能与热泵技术在温室供暖中的研究进展. Lu Wei,卢威,孙维拓,Sun Weituo,Zhang Yi,张义,Fang Hui,方慧,Yang Qichang,杨其长,Zhou Bo,周波. 2015

[16]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三十八 新型果实采摘机器入系统设计. 冯青春,王秀,邹伟,秦贵,马伟,姜凯. 2012

[17]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七十叶莱宽垄扇面喷雾喷洒器的设计. 马伟,王秀,李云龙. 2015

[18]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九十二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结合对温室不同种类杂草鉴别技术研究. 马伟,王秀,李翠玲,张东彦. 2017

[19]温室物料电动运输车开发. 冯青春,王秀,马伟,秦贵,邹伟,谢杰. 2013

[20]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七十二钵杯育苗于持水肥高效调节装置的开发. 马伟,王秀,冯青春.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