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HNQ11菌株控制象耳豆根结线虫危害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鄢小宁 1 ; 郑服丛 1 ; 郑经武 2 ; 李锐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

关键词: 少孢节丛孢;捕食;控制;象耳豆根结线虫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07 年 28 卷 04 期

页码: 102-10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and Eisenback)是海南岛独有的一种致病力很强的根结线虫。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 Fresenius)HNQ11菌株是从海南岛香蕉(Musa sapientum Linn.)根围土壤分离到的1株捕食线虫真菌,本实验研究了其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HNQ11菌株能迅速产生捕食网和捕食环等捕食器官来捕食象耳豆根结线虫J2。其捕食率在J2加入HNQ11培养平板96h后即达83.5%;在盆钵控病实验中,每株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用2g菌丝处理根部,根结形成比对照减少50%,根系鲜重增加147.3%。同时,在菌丝处理33d后还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根片段上附着的HNQ11菌丝和分生孢子,重新分离菌丝和分生孢子还能在培养基上生长,说明HNQ11菌株在番茄根部具有定植能力。

  • 相关文献

[1]松材线虫捕食真菌——少孢节丛孢HNQ11菌株初步研究. 鄢小宁,郑服丛,伍素娟. 2006

[2]垫跗螋对红脉穗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钟宝珠,吕朝军,钱军,覃伟权,苟志辉. 2014

[3]海南省象耳豆根结线虫的鉴定研究. 龙海波,孙艳芳,白成,郭建荣,曾凡云. 2015

[4]象耳豆根结线虫纤维素结合蛋白Me-cbp-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龙海波,魏丽莎子,赵志祥,陈绵才. 2017

[5]象耳豆根结线虫初始种群密度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龙海波,孙燕芳,曾凡云,白成. 2015

[6]象耳豆根结线虫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Me-pel2的鉴定及发育表达分析. 龙海波,孙燕芳,曾凡云,彭军,白成. 2016

[7]象耳豆根结线虫Me-mapk1基因的克隆及RNAi分析. 魏丽莎子,龙海波,陈绵才,赵志祥. 2016

[8]海南省番石榴根结线虫病病原的种类鉴定及其寄主范围的测试. 刘昊,龙海,鄢小宁,徐建华. 2005

[9]甜椒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种质资源筛选. 苗悦,姜秉政,曹振木,成善汉,汪志伟,包文龙,朱婕. 2021

[10]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 田潇潇,姜秉政,曹振木,刘子记,凌鹏,谢尚潜,朱婕. 2022

[11]象耳豆根结线虫2龄幼虫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促生特性评价. 陈梦,尚嘉伟,龙海波,汪军,郭立佳,周游,梁昌聪,杨扬,黄俊生,杨腊英. 2024

[12]灌木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组织学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陈梅红,黄银香,林珑,高畅,涂容生,朱婕,刘子记. 2024

[13]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监测与控制. 黄贵修,王树明,王涓. 2010

[14]菠萝叶刮麻机的噪声特性及其控制. 邓干然,张劲,欧忠庆,李明福,连文伟. 2010

[15]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林超. 2011

[16]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分析与控制研究. 庞永青. 2019

[17]工程施工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 庞永青,郭海萍,龚琤,宋羽恒. 2019

[18]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负面效应试验分析与控制. 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 2011

[19]甘蔗收获机切割器入土切割深度监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何冯光,陈自宏,邓干然,李腾辉,周思理,李国杰,崔振德,郑爽,李玲,覃双眉,王翔,杨少应,周德强. 2024

[20]生物策略在控制伊蚊传播疾病的应用. 张阳,邓晓东,费小雯.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