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蔡岳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北京农业

ISSN: 1000-6966

年卷期: 2011 年 36 期

页码: 20-21

摘要: 选取杂交组合(晋麦13×晋农190)通过A-PAGE技术并结合统计分析,分析了单个醇溶蛋白谱带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醇溶蛋白谱带遗传在F2代表现为:6条谱带的分离(出现/缺失的比率)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3.9、23.2、26.0、40.2、50.0和71.5;5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有互补作用的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2.9、15.7、17.8、32.2、76.8,另外有2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6.5、19.1。

  • 相关文献

[1]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杨海峰,李小燕,徐向阳,蔡岳,朱俊刚,孙黛珍. 2009

[2]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 张怀渝,宋云,畅志坚,张晓军,任正隆. 2005

[3]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杨娜,王卫东,席吉龙,王克功. 2016

[4]小麦醇溶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王曙光,杨海峰,孙黛珍,李中青,史雨刚,范华,曹亚萍. 2013

[5]玉米种质资源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崔永霞,张海萍,任元,张丛卓,田怀东,雷柴卫,张效梅. 2012

[6]黑粒小麦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析(英文). 白云凤,侯变英,孙善澄,孙玉,裴自友,阎贵云. 2002

[7]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包衣对核桃仁酸败抑制效果的研究. 周柏玲,李蕾,孙秋雁,段泽敏,邓晓燕,田志芳. 2004

[8]影响高粱饲用价值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对策. 张福耀,吴树彪,柳青山. 2016

[9]玉米自交系醇溶蛋白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贾春秀,赫紫薇,张效梅,田怀东. 2015

[10]茸毛偃麦草醇溶蛋白位点向小麦中的导入. 李光蓉,杨足君,畅志坚. 2004

[11]热带Suwan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研究. 郭国亮,李培良,张乃生,钮笑晓,张志慧,赵建峰. 2001

[12]粒用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乔婧,高海燕,李文清,邵强. 2019

[13]山西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续海红,王燕飞,窦彦鑫,陈伟,杨凯. 2021

[14]等离子注入诱变对菜用大豆品种出苗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马海林,樊智翔,安伟,米小红,王计虎. 2009

[15]山西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主要抗原区的遗传变异分析. 孟帆,樊振华,吴忻,姚敬明,王娟萍,米瑞娟,薛翼鹏,赵岳. 2017

[16]大豆种间杂交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李莹. 1991

[17]大豆种间杂交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李莹,卫保国,任建华. 1986

[18]谷子重组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陈慢慢,田翔,陈凌,王海岗,刘思辰,李志江,马金丰,乔治军,刁现民. 2023

[19]猪圆环病毒2型山西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多样性分析. 吴忻,孟帆,姚敬明,樊振华,王娟萍,韩一超,米瑞娟,薛翼鹏,赵岳,刘文俊. 2017

[20]用SSR标记分析‘赞皇大枣’遗传变异. 高姣,刘君,申连英,褚新房,徐超群,杜增峰,李登科,王哲,张振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