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的分子分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孟松松 1 ; 赵峰 1 ; 周德庆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限制性内切酶;血清分型O抗原合成相关基因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15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147-1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一种针对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进行分子分型的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从水产品中分离的6个O群的54株副溶血性弧菌为研究菌株,采用长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合成相关基因,使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Eco R V,BsmⅠ和Xmn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类分析均可得到清晰的电泳图和准确的分型。聚类结果显示:经Eco R V、Bsm I和Xmn I 3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在相似系数为0.72,0.78,0.86时将54株菌分成6个群,且分型结果同副溶血性弧菌的O群血清分型完全吻合。所建立的分子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分辨力,产生的条带明亮、清晰,方法操作简便,试验成本低。

  • 相关文献

[1]三种CRISPR/Cas9基因敲除变异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唐国盘,黄安群,孙志鹏,匡友谊,王胜杰,王大伟. 2019

[2]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魏春豪,迟海,杨光昕. 2020

[3]PCR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研究. 刘琦,周德庆,柳淑芳,苏来金. 2008

[4]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及其裂解酶研究进展. 许东勤,姚琳,张奇,李风铃,张媛,王联珠,江艳华. 2017

[5]青岛市售贝类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江艳华,姚琳,宋春丽,苑华宁,翟毓秀,王联珠. 2012

[6]双层平板法对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效果评价. 王媛,沈晓盛,吴伟华,蔡友琼,徐捷. 2011

[7]微酸性电解水对活品虾夷扇贝存活率的影响及杀菌效果. 李国威,傅润泽,沈建,樊文,徐文其. 2016

[8]我国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分析. 韩小龙,张海燕,曹明秀,沈晓盛. 2015

[9]几种天然食用成分对副溶血性弧菌抑菌作用研究. 吴伟华,刘承初,沈晓盛,赵勇,李应森,李家乐. 2010

[10]浙江海洋贝类微生物调查及其评估. 沈晓盛,顾润润,于慧娟,李庆,黄冬梅. 2005

[11]养殖海水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 江艳华,姚琳,李君,李风铃,李沂光,翟毓秀,王联珠. 2015

[12]广东沿海养殖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古小莉,徐瑞文,李惠青,段星星,张安凯,黄珂. 2022

[13]茶多酚对泥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效果. 刘文伟,沈晓盛,刘承初. 2010

[14]黄渤海区鲜活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江艳华,初钰博,王联珠,李风铃,翟毓秀,姚琳. 2018

[15]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消减作用研究. 赵峰,李毅财,周德庆,张晓燕. 2012

[16]1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VpJYP2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江艳华,王联珠,李风铃,曲梦,郭莹莹,翟毓秀,姚琳. 2020

[17]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菌株. 韩小龙,张海燕,曹明秀,沈晓盛. 2015

[18]一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江艳华,王联珠,李风铃,翟毓秀,姚琳. 2015

[19]青岛市售养殖海水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江艳华,姚琳,李风铃,王联珠,宋春丽,翟毓秀. 2013

[20]生食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古小莉,李惠青,吕晓瑜,李永贤,杨宏亮,黄珂.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