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浮床植物芦苇在长江口水域的生长特性及对氮、磷的固定能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东方 1 ; 赵峰 1 ; 高宇 1 ; 宋超 1 ; 杨刚 1 ; 章龙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浮床;芦苇;生长特性;氮磷固定能力;长江口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14 年 23 卷 05 期

页码: 753-7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芦苇为浮床植物,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下游水域构建人工生态浮床,研究了芦苇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固定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期间(2013年5-7月),浮床芦苇的平均密度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5.6±2.5)株/m2,7月份最高达到(100.7±15.3)株/m2。相应地,浮床芦苇的平均株高也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6±1.4)cm,7月份最高为(55.0±15.5)cm。不同月份间植株密度和植株高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芦苇密度与株高高度正相关(R=0.904)。浮床芦苇单位面积鲜重为(0.212±0.045)kg/m2,干重为(0.063±0.013)kg/m2;植株体内的总氮含量为(1.33±0.03)mg/g,总磷含量为(0.27±0.01)mg/g;浮床芦苇单位面积总氮固定量为(83.67±17.01)mg/m2,总磷固定量为(17.33±4.16)mg/m2。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东滩湿地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生境下的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月变化. 张衡,陈渊戈,叶锦玉,靳少非,张胜茂,康伟,阮超,吴祖立. 2017

[2]长江口南汇潮滩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功能. 丁峰元,左本荣,庄平,袁峻峰. 2005

[3]长江口东滩湿地芦苇生境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月动态. 张衡,叶锦玉,梁晓莉,朱小静,靳少非,陈渊戈,张佳蕊,戴阳. 2017

[4]长江口东滩湿地不同盐沼植被样地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 张衡,叶锦玉,张瑛瑛,康伟,彭建新,张建明. 2018

[5]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浮床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净化效果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梁翼东,匡箴,孙宁泽,顾佳林,徐东坡. 2023

[6]水生植物根系生态化学特性及其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赵婉婉,郭丽芸,吴伟. 2017

[7]池塘养殖气提式生态浮床的研制. 田昌凤,朱林,车轩,顾兆俊,刘兴国. 2014

[8]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海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罗梓峻,李秋芬,田文杰,左涛,陈聚法. 2024

[9]大水面网箱收集养殖废弃物及水处理系统研发. 江涛,许明昌,曾智,徐中伟. 2014

[10]北戴河滨海湿地根际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张毅然,高伟,张佳林,徐广飞,林法祥,徐希媛,何昌飞,韩彬,郑立. 2018

[11]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效率的研究. 王艳艳,崔正国,曲克明,许永辉,周强,李悦悦. 2017

[12]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13]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之二--底栖生物试验性增殖与放流. 陈亚瞿,金镠,谈泽炜. 2002

[14]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5]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16]“漂浮人工湿地”对长江口鱼类产卵场修复效果研究. 宋超. 2013

[17]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洪巧巧,庄平,杨刚,张涛,侯俊利,章龙珍,智玉龙,张航利,杨阳. 2012

[18]1985~1986年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网络分析. 张效嘉,线薇微. 2016

[19]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张宇,钟俊生,蒋日进,林楠,葛珂珂,陈渊戈. 2011

[20]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刘军,臧家业,冉祥滨,赵晨英,刘季花,王小静.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