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2010年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浮游动物多样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靳少非 1 ; 唐峰华 1 ; 戴立峰 1 ; 崔雪森 1 ; 王云龙 1 ; 樊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浮游动物;北太平洋;柔鱼;渔获产量;生物量

期刊名称: 海洋环境科学

ISSN: 1007-6336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4 期

页码: 9-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作为我国远洋渔业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于维持远洋渔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其与渔获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0年6~9月搭载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生产船在西部渔场(152°~159°E,38°~45°N)以及东部渔场(176°E~171°W,38°~41°N)共计51站位进行了表层浮游动物取样以及表层水文环境资料调查。通过显微镜检分析,共得到34科44属89种浮游动物(不含鱼卵、仔鱼以及浮游幼虫种类),其中东部渔场35种,西部渔场83种,以桡足类、背囊类、毛颚类及水母类为主要组成大类,物种以广温广盐性暖水种居多,优势物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软拟海樽(Dolioetta gegenbauri)、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等。调查期间,西部渔场表层海水平均温度(19.4℃)、平均生物量(485.13 mg/m3)以及平均丰度(801 ind/m3)显著高于东部渔场对应参数平均值(分别为:14.2℃,98.13 mg/m3,123 ind/m3),经过分析得出:(1)调查区域内黑潮水的强势是造成暖水物种居多的主要环境因素;(2)渔获产量与生物量对数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并结合拟合曲线相应的给出其一定概率下的回归区间以及预测区间,可为评估该区域渔业资源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 相关文献

[1]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及与渔场的关系. 徐兆礼,崔雪森,黄洪亮. 2004

[2]北太平洋海区柔针生物学特征分析. 黄洪亮,郑元甲. 1998

[3]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与海洋环境关系的遥感学研究. 唐峰华,崔雪森,樊伟,沈建华,伍玉梅. 2011

[4]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环境特征. 程家骅,黄洪亮. 2003

[5]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 黄洪亮,郑元甲. 1998

[6]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研究. 唐峰华,靳少非,张胜茂,崔雪森,伍玉梅,刘健,黄洪亮. 2014

[7]北太平洋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及繁殖生物学. 唐峰华,伍玉梅,樊伟. 2011

[8]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特征. 杜飞雁,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廖秀丽,贾晓平,王雪辉. 2005

[9]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张文博,刘华雪,巩秀玉,史荣君,黄洪辉. 2017

[10]鄱阳湖丰水期水位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吕乾,胡旭仁,聂雪,欧阳珊,王超,秦海明. 2020

[11]2006年夏季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高原,赖子尼,王超,庞世勋,魏泰莉,谢文平,杨婉玲. 2008

[12]南黄海、东海鲐鲹鱼索饵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陈亚瞿,徐兆礼. 1990

[13]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 杨杰青,全为民,史赟荣,王云龙. 2018

[14]黄茅海河口虎跳门和崖门浮游动物群落的比较. 高原,赖子尼,庞世勋,魏泰莉,王超,杨婉玲. 2010

[15]连江浮游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 高原,赖子尼,李捷,王超,曾艳艺,刘乾甫,杨婉玲. 2013

[16]葛洲坝截流前长江干流的浮游动物. 林锡芝,胡美琴. 1985

[17]黑龙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苏洁,姜作发,李池陶,唐富江,孟令博. 2005

[18]勤得利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姜作发,苏洁,李池陶,唐富江,孟令博. 2006

[19]2008年黄骅港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调查评价. 陈成勋,吴洽儿,苏富益,周文礼,房恩军,乔秀亭. 2010

[20]杭州湾洋山工程群对邻近水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陈华,徐兆礼.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