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自发气调包装对鲜食竹笋采后贮藏品质和木质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政 1 ; 傅红光 1 ; 戴凡炜 1 ; 王玲 1 ; 陈飞平 1 ; 叶明强 1 ; 戚英伟 1 ; 陈于陇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揭阳市青源农业种养基地有限公司

关键词: 竹笋;气调包装;真空包装;木质化;无氧呼吸;褐变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2 期

页码: 152-1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鲜食竹笋是未经漂烫杀青、腌制的竹笋产品,具有鲜脆的口感和清爽的风味.但鲜竹笋呼吸旺盛,极易失水萎蔫,难以保鲜,影响其销售.自发气调包装可通过调节内环境的气体成分降低包装果蔬的呼吸强度,研究气调包装处理对鲜食竹笋采后贮藏品质和木质化的影响,为鲜食竹笋的保鲜包装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发气调保鲜袋(厚度 20 μm,O2 渗透率 11 643 cm3/m2·d·atm,水蒸气透过率 62.586 g/m2·d)包装剥壳鲜竹笋,以尼龙袋抽真空包装为对照,将包装鲜竹笋贮藏于冷库(4±1℃),研究其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和木质化程度差异.[结果]与传统真空保鲜工艺相比,自发气调包装通过竹笋本身的呼吸作用和膜材料的气体透过性使得袋内形成低O2、低CO2(O2<5%,CO2<5%)的环境,能够显著降低鲜竹笋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峰值呼吸强度仅为真空处理的46.93%.贮藏21 d时,气调包装显著抑制竹笋的褐变及膜脂过氧化发生,竹笋芯部亮度较采收时仅下降6.17%,而真空包装竹笋下降 17.74%,真空包装竹笋的丙二醛含量是气调包装内的 2.93 倍.在木质化方面,两种包装下竹笋的木质化速度在贮藏 14 d时开始上升,真空包装下竹笋木质化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肉桂醇脱氢酶)的活性均达到峰值,木质化加剧;而气调包装内竹笋的相关酶活性未出现高峰,酶活性缓慢上升,延缓了竹笋的木质化,可保持竹笋口感鲜脆;在贮藏 21 d时,气调包装竹笋木质素含量仅为真空包装竹笋的 84.99%,有效延长鲜食竹笋的保鲜期.[结论]自发气调包装袋内低O2、低CO2 的气体环境有利于鲜食竹笋的贮藏,竹笋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明显优于真空包装处理,应用于鲜食竹笋保鲜具有较好的市场应有前景.

  • 相关文献

[1]近冰温贮藏在延缓甜龙竹笋采后木质化衰老中的作用. 杨双鹤,申挥,罗海波,苏火生,邹琴,俞源河,陈亚男,余元善,胡腾根,董霞,于丽娟. 2024

[2]竹笋加工副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梁安雅,林可为,毛国兴,伍俏佳,王锋,刘袆帆,潘天茂,肖更生,马路凯. 2024

[3]真空预冷调控桑叶菜采后木质化的机理初探. 杨腾达,陈于陇,曾凡坤,叶明强,王玲,罗政,陈飞平. 2021

[4]过氧化氢调控菜心采后木质化的机理初探. 王玲,陈锐雯,陈敏惠,叶明强,陈飞平,戚英伟,罗政,戴凡炜,吴继军,袁兆飞,陈于陇. 2022

[5]不同自发气调包装袋对菜心薹茎木质化的影响. 巫梅婷,王玲,刘海,陈于陇. 2023

[6]不同气调包装对鲜食冬枣保鲜效果的比较. 罗政,耿子坚,陈飞平,王玲,张惠娜,陈于陇. 2021

[7]LED蓝色光照结合气调包装不同品种荔枝采后品质的比较. 蒋汉蓉,陈于陇,陈飞平,周子康,张嘉骏,罗政. 2023

[8]超高氧高阻隔膜气调包装对鲜切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王成,陈于陇,徐玉娟,吴继军,张雁,刘忠义,姚锡镇. 2012

[9]高O_2与高CO_2气调包装对鲜切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王生有,陈于陇,徐玉娟,吴继军,肖更生,傅曼琴. 2014

[10]高氧气调包装对樱桃酚类的影响研究. 王生有,陈于陇,徐玉娟,吴继军,傅曼琴,肖更生. 2014

[11]荔枝果实采褐变的原因与控制. 邓义才. 1997

[12]荔枝果实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其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 刘佩,韩冬梅,莫蔼妍,武惠桃,罗焘,郭晓萌,吴振先. 2020

[13]采收时间对不同保鲜环境荔枝耐贮藏能力的影响. 徐赛,杨慧,陈岩,王富华,孙秀秀,陆华忠. 2018

[14]香蕉酶促褐变的研究. 张勇,池建伟,温其标,张名位,徐志宏. 2004

[15]绿茶饮料汤色褐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孙世利,潘顺顺,凌彩金,晏嫦妤,卓敏,赵超艺. 2008

[16]氧化白藜芦醇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作用. 孟祥春,黄泽鹏,黎家妍,邹永. 2018

[17]香蕉多酚氧化酶褐变性质的研究. 张勇,池建伟,温其标,张名位,胡飞. 2004

[18]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万鹏,刘亮,潘思轶,徐玉娟. 2010

[19]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吴振先,季作梁,韩冬梅,陈维信,朱世江,苏美霞. 2006

[20]荔枝保藏中的褐变研究进展. 邓义才.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