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瘠薄亚表层施磷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中超 1 ; 萧长亮 2 ; 孙磊 2 ; 王翠玲 2 ; 高文超 2 ; 张俐俐 2 ; 刘峰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施磷;亚表层;根系;产量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58-2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促进大豆磷高效利用,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在贫磷的亚表层土壤里施过磷酸钙,研究不同磷用量0 kg·hm~(-2)(T_0)、30 kg·hm~(-2)(T_1)、60 kg·hm~(-2)(T_2)、120 kg·hm~(-2)(T_3)、240 kg·hm~(-2)(T_4)对大豆黑农48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苗期对磷的反应较弱,施磷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株高、干物质质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SPAD值表现为T_3>T_2>T_4>T_1>T_0,其中T_3与T_0处理差异显著,其它各处理间差异未显著;大豆结荚期(R4)表现为: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根系指标及干物质质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磷促进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增大,根瘤数的增加,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施磷量≥120 kg·hm~(-2)的处理与≤30 kg·hm~(-2)的处理差异达显著;大豆产量施磷处理与不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但年季间略有差异,2016年最佳施磷处理为T_2,T_3比T_0处理增产10.5%~12.1%,2017年最佳施磷为T_3处理,盆栽产量为73.0 g,且表现为T_3>T_2>T_4>T_1>T_0的趋势,T_3处理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两年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在瘠薄缺磷的土壤上进行亚表层磷培肥,最佳施磷处理为T_3,即120 kg·hm~(-2)时为最佳施肥量,能够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对大豆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关文献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同化物及内源激素代谢的影响. 郑殿峰,赵黎明,冯乃杰,杜吉到,李建英. 2008

[2]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吲哚丁酸钾对大豆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刘美玲,冯乃杰,郑殿峰,冯胜杰,王诗雅,项洪涛. 2022

[3]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在生长关键时期根系形态变化的研究. 吴俊江,马凤鸣,林浩,刘丽君,钟鹏,林蔚刚,董德建,程莉莉,魏崃,刘德生. 2009

[4]苗期低温胁迫下烯效唑对红小豆根系抗寒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项洪涛,李琬,何宁,王雪扬,郑殿峰,王彤彤,梁晓艳,唐晓东,李一丹. 2019

[5]追施水溶肥对马铃薯植株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武新娟,唐贵,隋冬华. 2020

[6]东北地区水田土壤下层土与水稻根系生长分布关系. 王秋菊,高中超,姚春雨,张劲松,常本超. 2017

[7]控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秋菊,李明贤,赵宏亮,迟力勇. 2008

[8]黑土稻田连续深耕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大田试验. 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常本超,姜辉,孙兵,郭中原,贾会彬,焦峰,刘峰. 2017

[9]不同水氮处理对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白盼盼,任金涛,章建新,郭泰,薛丽华,王志新,孙诗仁,郑伟. 2023

[10]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11]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吴冬婷,张晓雪,龚振平,马春梅,张磊. 2012

[12]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源库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娟,冯乃杰,郑殿峰,宫香伟,孙福东,石英,崔洪秋,张盼盼,赵晶晶. 2016

[13]心土层肥力差异对大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姚春雨,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刘峰. 2016

[14]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产量和品质分析. 郑伟,魏湜,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刘玉红,韩世峰. 2010

[15]大豆种子分级播种对田间保苗及产量的影响. 杜吉到,陈德祥,韩毅强,张文慧,冯乃杰,郑殿峰. 2010

[16]不同磷效率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吴俊江,马凤鸣,林浩,刘丽君,钟鹏,林蔚刚,董德建,王金生,刘德生. 2010

[17]白浆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性状的影响. 鹿树森,周宝库,马星竹,魏丹,赵清国,高中超,陈雪丽,杨军. 2011

[18]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19]2OO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薛津. 2004

[20]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韩旭东,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郭泰,贾会彬.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