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科 1 ; 冯林 2 ; 陈娟 3 ; 杜晓 1 ;
作者机构: 1.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3.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红茶;通氧发酵;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香气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08 期
页码: 181-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通氧发酵工艺的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红茶样品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47种;通氧45 min处理鉴定出53种;通氧60 min处理鉴定出48种;通氧75 min处理鉴定出79种;通氧90 min处理鉴定出72种;通氧105 min处理鉴定出77种。6个样品检测出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占60%以上,其次为酯类、醛类、碳氢类及酮类。通过分析比较,在同一茶树品种条件下,红茶通氧发酵加工工艺不会改变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的组成结构;通氧发酵加工工艺有利于增加红茶香气化合物的种类。
- 相关文献
[1]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2013
[2]红茶通氧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相变化分析. 潘科,沈强,申东,杜晓. 2014
[3]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4]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5]茶黄素及其母体化学合成的相关研究. 雷志伟,郭灿,郑文莉. 2016
[6]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徐俐,胡伯凯,吴康云,邓英. 2013
[7]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8]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9]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测定. 杨春,周雪,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郑文佳. 2016
[10]茶花红茶窨制技术初探. 申东,何萍,喻园,范定松,张畅,喻云春. 2017
[11]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12]茶树嫩芽芳香物质不同HS-SPME萃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杨春,郭燕,胡伊然,龚雪,周顺珍. 2015
[13]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14]炒青绿茶香气品质形成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动态变化. 杨春,周雪,莫雪,郭燕,胡伊然,龚雪. 2017
[15]红茶发酵研究进展. 陈娟,潘科. 2018
[16]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绿茶与红茶咖啡碱含量的比较分析. 龚雪,周顺珍,陈娟,杨春,郭燕,陈正武. 2018
[17]4份贵州特色香稻挥发性成分分析. 张志斌,田瑞平,吴娴,王倩,唐会会,王忠妮,龚记熠,彭强,朱速松. 2022
[18]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刘亚兵,冉乾松,蒲璐璐,段学艺,王敏,戴宇樵,张拓,刘忠英,潘科. 2024
[19]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20]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叶相状态及主要理化成分变化. 邓波,韦城,罗金龙,刘冠群.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亚兵;冉乾松;蒲璐璐;段学艺;王敏;戴宇樵;张拓;刘忠英;潘科
关键词:红茶;滋味;影响因子;品质调控;光质;微生物
-
抗虫优质茶树新品种‘苔选0310号’
作者:李燕;杨春;乔大河;密孝增;陈娟;郭燕;梁思慧;陈正武
关键词:茶树;抗虫;优质;品种
-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作者: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刘忠英;张拓;潘科;龙林
关键词:灵芝菌;电子舌;夏秋茶;梅占;香气
-
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分析
作者:杨春;梁思慧;陈正武;陈娟;李燕;乔大河;郭燕;张小琴
关键词:黄金芽;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夏秋灵芝菌茶的制备及内含物质分析研究
作者:刘亚兵;戴宇樵;王敏;罗学尹;蒲璐璐;冉乾松;潘科
关键词:灵芝菌;夏秋茶;发酵;品质;模型
-
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亚兵;罗学尹;戴宇樵;王敏;冉乾松;蒲璐璐;潘科
关键词:夏秋茶;灵芝菌;茶树品种;滋味特征
-
高香茶树新品种'格绿'
作者:魏杰;刘声传;林开勤;陈娟;汪安然;喻云春;周富裕;鄢东海
关键词:茶树;高香;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