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华鲟、史氏鲟及达氏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及部分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红柏 1 ; 张颖 1 ; 杨雨辉 1 ; 叶继丹 1 ; 孙大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史氏鲟;达氏鳇;中华鲟;免疫球蛋白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06 年 30 卷 04 期

页码: 101-1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首次分别纯化制备了健康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琼扩实验等方法对其Ig及Ig亚单位的分子量和部分特性进行了分析。PAGE及SDS-PAGE的结果显示:史氏鲟,中华鲟和达氏鳇IgM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867kD,896kD和924kD;3种鲟鱼Ig的重链分子量均为88kD,都具有29kD的轻链,其中达氏鳇还另有一分子量约为26kD的轻链蛋白。分子量的测定及计算结果显示鲟鱼的Ig为四聚体。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鲟鱼Ig的重链与其Ig具有同样的抗原性,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可被兔抗鲟Ig多克隆抗体所识别,而轻链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则呈阴性。免疫沉淀反应的结果显示,3种鲟鱼的血清及其Ig与相互之间的兔抗Ig血清有免疫沉淀反应,但与兔抗鲤Ig血清无免疫沉淀反应,这表明3种鲟科鱼类的Ig在结构和序列上是较为相似的,而与鲤鱼等高等硬骨鱼类的Ig存在较大的差别。

  • 相关文献

[1]中华鲟和达氏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分析. 刘红柏,张颖,卢彤岩,王荻,赵吉伟. 2010

[2]达氏鳇人工繁殖及其与史氏鲟杂交的初步研究. 潘伟志,尹家胜,赵春刚,叶国富. 2001

[3]鲟、鳇鱼人工繁育与杂交技术研究. 潘伟志,王鹏,赵春刚,叶继丹,尹家胜,陈军,蒋树义,叶国富,马洪啸,王春林. 2003

[4]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序列及多样性. 刘红柏,王荻. 2006

[5]两种鲟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成熟肽cDNA的克隆与分析. 白俊杰,劳海华,叶星,李英华,罗建仁. 2002

[6]人工养成史氏鲟亲本的杂交试验. 庄平,章龙珍,蓝泽桥,王正凯,张涛,张征,郑卫生,李良平,刘海洋,吕召元,任华,陈波. 2003

[7]温度对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正反杂交种生长的影响. 宋聃,张颖,吴文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7

[8]达氏鳇稚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胡佳,李艳华,王成友,邹远超,危起伟. 2017

[9]中国达氏鳇野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户国,程磊,马波,孙大江,王斌,刘晓勇,柳淑芳,张颖. 2018

[10]应用微卫星标记鉴别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 刘洋,鲁翠云,李超,程磊,吴文化,赵元凤,孙效文. 2015

[11]达氏鳇血细胞的组成、发生及吞噬功能研究. 刘霞飞,杨合霖,丰超杰,吕伟华,张颖. 2022

[12]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 胡佳,汪登强,危起伟,沈丽. 2010

[13]利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探讨达氏鳇的多倍体倍性. 张小敏,马徐发,吴文化,李林妙,陈金平. 2013

[14]达氏鳇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 李艳华,危起伟,王成友,杜浩,张辉,沈丽,吴金明. 2013

[15]达氏鳇不同发育期胚胎对低温的耐受研究. 尹家胜,匡友谊,常玉梅,王金,周长海,崔喜顺. 2006

[16]达氏鳇和施氏鲟生长差异群体肠道菌群特征. 王若愚,孙博,曹顶臣,孙志鹏,王念民,胡炜,张颖,许式见. 2023

[17]人工养殖下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后代的繁殖特性. 张颖,曲秋芝,王斌,夏永涛,许式见,孙大江. 2016

[18]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期的抗氧化酶活性. 张颖,徐伟,孙大江,王斌,许式见,张镜群,胡朝. 2017

[19]养殖雌达氏鳇的生长、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发育. 张颖,曲秋芝,席庆凯,孙大江,王斌,夏永涛,刘晓勇,李晨宇. 2014

[20]内分泌激素对海水驯养史氏鲟渗透压的调控. 庄平,冯广朋,赵峰,章龙珍,张涛,黄晓荣.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