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胡椒浸泡脱皮过程中真菌菌群的动态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鑫 1 ; 王福清 2 ; 吴桂苹 3 ; 段梦雅 3 ; 陈文学 4 ; 谷风林 3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2.青藏高原特色农牧产品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4.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胡椒;脱皮;真菌菌群;动态变化;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5 期

页码: 67-74

摘要: 为揭示胡椒浸泡脱皮过程中参与的关键真菌菌群,推进胡椒生物脱皮技术发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脱皮时间点的浸泡水体和胡椒果表面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基于可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的物种分类分析,发现不同脱皮时间点的胡椒水体及胡椒果表面真菌菌群共计6门24属.Ascomycota(子囊菌门)和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是不同时间点的水体及胡椒果表面的优势菌门,不同样品的真菌组成结构相似度较高,但其优势菌属存在差异.静水浸泡水中优势菌属为Volutella(周刺座霉属)、Candida(假丝酵母属)、Trichosporon(丝孢酵母属属),胡椒果表面优势菌为Meira、Nigrospora(黑孢菌属).换水浸泡水中优势菌为Trichosporon、Nigrospora,换水浸泡的胡椒果表面菌群较丰富,浸泡第4天优势真菌为Cryptococcus(隐球菌属)、Plectosporium(多胞菌属)、Gibberlla(赤霉菌属)、Dokmaia、Kockovaella(考克娃酵母属)和Fellomyces(费尔氏酵母属),浸泡第7天后相对丰度降低,而Trichosporon、Glomerella(小丛壳菌属)和Septobasidium(担耳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并成为优势菌属.浸泡方式和浸泡时长对真菌菌群结构有影响.本研究系统解析了胡椒浸泡过程中参与的真菌菌群及其变化规律,为实现胡椒提质增效和工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献

[1]胡椒实生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王灿,李志刚,杨建峰. 2015

[2]采后乙烯利处理对胡椒鲜果果皮脱除及品质的影响. 吴桂苹,谷风林,魏来,贺书珍,朱红英,邬华松. 2015

[3]3种脱皮方式对白胡椒品质的影响. 李鑫,王福清,吴桂苹,段梦雅,谷风林. 2022

[4]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microRNA组研究. 黄启星,成新跃,茆振川,王运生,赵莉蔺,闫霞,Virginia R.Ferris,徐汝梅,谢丙炎. 2010

[5]云南胡椒炭疽病病原鉴定. 段春芳,黄贵修,郭容琦,沈绍斌,张林辉,娄予强,刘光华. 2012

[6]我国胡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邢谷杨. 2007

[7]胡椒抗瘟性测定方法研究. 郑维全,谭乐和. 2001

[8]4种胡椒精油风味特征分析. 段梦雅,王福清,吴桂苹,李鑫,谷风林,林毅,侯梅芳. 2022

[9]胡椒CPK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伍宝朵,李靖,胡丽松,范睿,杨建峰,郝朝运,闫林. 2023

[10]不同成熟度胡椒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 吴桂苹,初众,魏来,谭乐和,房一明,谷风林. 2014

[11]胡椒酶法与机械法联合脱皮试验及结果分析. 张园,邓怡国,李明福,韦丽娇,张晓红,王业勤,李玉林,葛畅. 2018

[12]影响成龄胡椒节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几种因素. 陈雄庭,张秀娟,吴坤鑫. 2003

[13]4种胡椒产品水煮后对滋味影响的电子舌分析. 谷风林,贾雯,吴桂苹,朱红英. 2018

[14]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小气候对胡椒产量的影响. 祖超,杨建峰,李志刚,王灿,鱼欢,邬华松. 2017

[15]国内外胡椒质量及安全评价的对比分析. 吕岱竹,吴南村,徐志. 2010

[16]胡椒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及我国胡椒施肥现状与对策. 谭乐和. 2001

[17]胡椒养分与施肥模式的研究. 张华昌. 2002

[18]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的胡椒内参基因鉴定. 胡丽松,吴思婷,段兴帅,岑怡,苏岳峰,范睿,伍宝朵,郝朝运. 2020

[19]低温胁迫对胡椒叶片生理生化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伍宝朵,范睿,胡丽松,杨建峰,郝朝运. 2018

[20]胡椒PnPAL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苏岳峰,丁元昊,郝朝运,胡丽松,郑其向,范睿.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