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乳酸菌发酵杨梅果酱工艺优化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旭婕 1 ; 刘瑞玲 2 ; 邓尚贵 1 ; 吴伟杰 2 ; 陈杭君 2 ; 郜海燕 2 ;

作者机构: 1.浙江海洋大学 食品与医药学院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食品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乳酸菌;杨梅;发酵;挥发性风味;工艺优化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22 年 34 卷 007 期

页码: 1502-15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优化乳酸菌发酵杨梅果酱工艺条件,并分析发酵对其风味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杨梅果酱中8种有机酸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杨梅发酵果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果酱工艺优化后的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10.5%,发酵时间10.3 h,护色剂添加量1.0%(柠檬酸与异抗坏血酸钠复配1:1),增稠剂添加量0.4%(果胶与卡拉胶复配1:1).与未发酵杨梅果酱相比,乳酸菌发酵显著增加了果酱中乳酸、柠檬酸的含量.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乳酸菌发酵,增加了(E)-2-庚烯醛和蛇麻烯等特征风味成分,使果酱的口感较未发酵果酱更加醇厚,改善了杨梅果酱风味品质.乳酸菌发酵可以显著增强有机酸,改善风味,用于加工开发一种新型风味独特的杨梅果酱产品.

  • 相关文献

[1]发酵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研制. 夏其乐,邢建荣,陈剑兵,杨颖,朱正军,陈祜福,王一光,林羽,程绍南. 2007

[2]瓯柑汁中2种乳酸菌发酵特性的比较研究. 郭小,曹雪丹,李二虎,潘思轶,方修贵. 2018

[3]复合乳酸菌发酵蓝莓黑莓混合汁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张宏志,马艳弘,刘小莉,李亚辉,郜海燕,陈杭君,周剑忠. 2019

[4]乳酸菌发酵黑莓汁增加胞外多糖工艺初探. 戴意强,单成俊,刘小莉,吴寒,王英,程先玲,郜海燕,韩延超,周剑忠,夏秀东. 2020

[5]乳酸菌Z5-5在白菜外包叶发酵中的应用. 李月艳,倪奎,王雁萍,庞会利,谈重芳,李宗伟,金庆生. 2011

[6]不同干燥方式对菠萝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王晓艳,韩延超,吴伟杰,邓尚贵,陈杭君,房祥军,郜海燕. 2023

[7]银杏内生放线菌HG2393菌株发酵过程及其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张珏锋,陈列忠,俞晓平,王向军. 2005

[8]天达2116对杨梅早熟优质应用效果的试验. 梁森淼,彭成钢,董大松,洪相如,董文港,杨步检. 2007

[9]杨梅EST-SSR序列的特征. 谢小波,求盈盈,郑锡良,梁森苗,周鑫,项康华,戚行江. 2011

[10]浙江省主要亚热带水果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谢鸣,蒋桂华,吴延军,张惠琴,石学根,戚行江,陈俊伟. 2006

[11]杨梅的生态适应及其+适用技术的探讨. 梁森苗,戚行江,饶建民,姜路花,孙伟琴,包小梅,徐象华,郑锡良. 2003

[12]中国杨梅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 陈方永. 2012

[13]避雨栽培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胡余楚,徐红霞,陈俊伟,胡凌伟,谢鸣. 2010

[14]2011年浙江杨梅产销形势分析. 陈方永. 2011

[15]杨梅劈接法高接换种试验. 柴春燕,董建国,梁森苗,房聪玲. 2007

[16]杨梅金电子的发生及其防治. 王洪祥,郦卫弟. 1998

[17]齐兴有机复合肥对杨酶苗木生长的影响. 龚洁强,程绍南. 1999

[18]1O~12月份柑橘、枇杷、杨梅管理技术要点. 施书星. 2007

[19]杨梅大小年结果成因及其调节技术. 孟赐福,郑纪慈,吴益伟,傅庆林,竺松泉. 1996

[20]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 求盈盈,任海英,王汉荣,郑锡良,戚行江,王康强,丁朝玲,谢小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