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酶法降黏工艺在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岳瑞雪 1 ; 钮福祥 1 ; 孙健 1 ; 徐飞 1 ; 王洪云 1 ; 朱红 1 ; 张毅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关键词: 鲜甘薯;黏度;酶处理;乙醇发酵;纤维素酶;果胶酶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6 年 49 卷 09 期

页码: 1757-17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建立鲜甘薯料液的酶法降黏工艺,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方法】从中国甘薯主产区选择12个种植范围较广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析甘薯主要成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鲜甘薯料液黏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对应的降黏酶。研究料水比(1﹕0、2﹕1、3﹕2、5﹕4和1﹕1)、酶处理时间(1、2、3、4和5 h)、酶添加量(纤维素酶:1.0、1.5、2.0、2.5和3.0 GCU·g~(-1);果胶酶:1.0、1.5、2.0、2.5和3.0 U·g~(-1))和酶处理温度(30℃、40℃、50℃、60℃和70℃)对酶法降黏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效果。【结果】对于12个供试淀粉型甘薯品种,在所有组分中,除了半纤维素(r=-0.239)和木质素(r=-0.069)外,其他组分均与黏度呈正相关(干物率,r=0.356;淀粉,r=0.211,可溶性糖,r=0.307;蛋白质,r=0.266;果胶,r=0.526;纤维素,r=0.600)。其中,果胶(P<0.01)和纤维素(P<0.05)与料液黏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性。根据极差分析发现,对酶处理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酶处理条件分别为酶用量、料水比、酶处理时间和酶处理温度。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并考虑到工业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为:料水比1﹕0、纤维素酶1.5 GCU·g~(-1)、果胶酶1.5 U·g~(-1)、温度50℃、作用3 h。经过酶处理后,鲜甘薯料液黏度明显下降。除皖苏178号(4 930 cp)外,其余品种的料液黏度在经过酶处理后均低于3 000 cp,降黏幅度95.07%—99.31%。乙醇发酵结束后,11个甘薯品种的乙醇含量均高于12%(v/v),其中有9个品种的发酵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果胶和纤维素是造成甘薯料液黏度高的主要成分。在液化前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有效降低鲜甘薯料液黏度,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

  •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无花果果汁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孙小华,马艳弘,崔晋,韩德果,程果,窦泓喆,杨国慧. 2018

[2]无花果酶解制汁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马艳弘,田丽敏,孙小华,崔晋,金秋琼,杨国慧. 2019

[3]酶处理对糯玉米浆液品质的影响. 刘春泉,宋江峰,林美娟,李大婧,金邦荃. 2012

[4]淀粉型甘薯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的关系. 孙健,岳瑞雪,钮福祥,徐飞,朱红. 2012

[5]涝渍逆境下玉米根系乙醇脱氢酶活性与耐涝性的关系. 刘晓忠,汪宗立,高煜珠. 1991

[6]甘薯膳食纤维构成及对乙醇发酵的影响. 孙健,钮福祥,岳瑞雪,徐飞,朱红. 2014

[7]乳酸菌发酵黑莓汁增加胞外多糖工艺初探. 戴意强,单成俊,刘小莉,吴寒,王英,程先玲,郜海燕,韩延超,周剑忠,夏秀东. 2020

[8]豆粕粉制备胶合板用生物质胶黏剂的研究. 孙丰文,闵德秀,孙恩惠,董云丹. 2016

[9]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改善水稻秸秆加工性能的研究. 靳晓晨,武国峰,孙恩惠,唐婉莹,黄红英,陈乐. 2017

[10]猕猴桃果胶的黏度特性与流变性分析. 顾晓俊,陈晓楠,金邦荃,刘春泉. 2017

[11]直链淀粉不同的稻米营养结构及其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李颖颖,许扬,李雨欣,李霞,杨杰. 2024

[12]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黑莓酒渣中花色苷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 李亚辉,马艳弘,黄开红,张宏志. 2015

[13]气调贮藏对‘红阳’猕猴桃果胶含量及相关酶活的影响. 王亚楠,胡花丽,张璇,古荣鑫,李鹏霞. 2013

[14]酶法提高草莓出汁率的工艺优化. 李静燕,杨玉玲,李春阳,刘文旭. 2011

[15]酶法生产猴头菇饮料工艺研究. 陶静,周涛,李春阳. 2012

[16]黑莓多糖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 端木传宇,孙洋,张瑜,范琳琳,周剑忠,苏巍,罗润萌,钟良,刘小莉. 2024

[17]影响稻草降解及其产纤维素酶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辛婷,张兴,谢逸萍,吕巧玲,葛义杰,马代夫,王慧. 2008

[18]基于Taguchi试验设计稻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优化. 辛婷,谢逸萍,张兴,马代夫,王慧. 2009

[19]酶法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及其理化特性. 刘恩岐,张建萍,唐仕荣,巫永华. 2012

[20]纤维素降解菌群构建及其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施林林,严慧霞,王海候,陆长婴,周新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