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顺顺 1 ; 李家贤 1 ; 孙世利 1 ; 赵超艺 1 ; 黄华林 1 ; 晏嫦妤 1 ; 凌彩金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绿茶;冲泡;成分;汤色;相关性
期刊名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1-411X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03 期
页码: 307-3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 相关文献
[1]不同季节英红九号冲泡浸出物动态研究. 凌彩金,王秋霜,刘淑媚. 2015
[2]黑米资源的黄酮含量及其与粒形性状的相关性. 孙玲,张名位,池建伟,王志坚,赖来展. 1999
[3]金针菇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 蔡和晖,廖森泰,叶运寿,刘学铭. 2008
[4]观赏向日葵花瓣色素成分分析. 张剑亮,何琴,潘大仁,周以飞. 2011
[5]30种酱油中基本成分和呈味核苷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研究. 林耀盛,刘学铭,于丰玺,陈智毅,杨春英,杨荣玲,赵晓丽. 2012
[6]墨兰品种‘企黑’的花朵精油成分分析. 李杰,王再花,章金辉,朱根发. 2016
[7]青梅腌制加工副产物梅卤化学组成及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刘学铭,陈智毅,林耀盛,罗镇波,陈常涛. 2017
[8]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潘顺顺,赖幸菲,孙伶俐,黎秋华,向丽敏,孙世利. 2017
[9]EGCG防治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张灵枝,邓旭铭,潘顺顺,赖幸菲,孙世利,陈文品. 2017
[10]金萱品种夏暑茶类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赖幸菲,孙世利,李裕南,庞式,李振声,潘顺顺. 2015
[11]蚯蚓生物有机培肥对金萱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周波,黎健龙,唐颢,唐劲驰. 2017
[12]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苗爱清,孙世利,曾琼,潘顺顺,庞式,赖兆祥. 2010
[13]广东特色绿茶新品系品比试验报告.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赵超艺. 2011
[14]提取温度对金萱绿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孙世利,赖兆祥,庞式,曾琼,赵超艺,凌彩金,潘顺顺,苗爱清. 2011
[15]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初探. 徐海明,董易之,陈炳旭. 2018
[16]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王志东,周少川,王重荣,陈宜波,李宏,黄道强,周德贵,龚蓉,赵雷,吴玉坤,潘阳阳,杨义强. 2021
[17]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与花蕾形态建成的相关性研究. 李智军,谭铭喜,曾晶,卢文佳. 2021
[18]优质籼稻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王志东,陈宜波,龚蓉,周少川,王重荣,李宏,黄道强,周德贵,赵雷,潘阳阳,杨义强,李晓芳. 2021
[19]大湾区根茎类蔬菜-农田土壤系统中10种重金属吸收特性及其种植安全性研究. 李富荣,徐爱平,吴志超,王旭,石含之,杜应琼,王富华. 2020
[20]油梨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黄婷,王明元,秦紫艺,刘昕炜,徐志周,孙越,刘紫萱,董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YOLOv5s-SE和通道剪枝的虫咬紫金蝉茶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戴佳兵;宋春芳;凌彩金;李臻锋;孙崇高
关键词:茶叶;紫金蝉茶;目标检测;通道剪枝;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
-
施用不同调理剂对酸化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作者:凌彩金;周巧仪;魏岚;梁冬霞;郜礼阳;刘淑媚;朱小曼
关键词:生物炭;茶园;土壤
-
白木香叶功能及开发研究进展
作者:梁冬霞;周巧仪;谭水福;凌彩金
关键词:白木香叶;有效成分;产品开发;保健功能
-
连南古茶树的保护现状分析与建议
作者:曾晓嘉;薛迎斌;黄燕峰;黎健龙;曾玉丽;陈汉荣;余玲;黄华林
关键词:连南;古茶树资源;病虫害;保护利用
-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红茶发酵模式判别模型研究
作者:戴振华;李露青;周巧仪;宋飞虎;凌彩金;宋春芳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电子鼻;数据融合策略;红茶发酵
-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品质分析及判别
作者:刘志禹;杨树恩;厉彦超;周巧仪;李露青;宋春芳;Li Zhenfeng;凌彩金
关键词:紫金蝉茶;叮咬程度;电子鼻;判别;GC-MS
-
基于内在品质参数的乌龙茶等级判别模型建立
作者:刘翠玲;秦冬;凌彩金;郜礼阳;周巧仪;孙晓荣;吴静珠;昝佳睿
关键词:乌龙茶品质参数;高光谱技术;特征提取;反向误差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