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俊 1 ; 刘娟 2 ; 臧秀旺 2 ; 汤丰收 2 ; 张忠信 2 ; 董文召 2 ; 苗利娟 2 ; 徐静 3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湿涝胁迫;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51-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豫南地区花生易受涝灾渍害的问题,加快豫南地区优质、高产、高抗花生新品种推广进程,采用模拟人工湿涝胁迫的方法,对适宜豫南地区种植的高产花生品种开展了耐涝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湿涝胁迫可造成花生荚果产量降低35%~63%,且影响花生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叶片SPAD值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根系形态受损、根系活力下降、单株结果数和有效果数减少。不同花生品种表现不同,远杂9307和远杂9102受湿涝胁迫影响较小,胁迫与正常条件下荚果产量、叶片SPAD值、有效果数、总根长、根系活力的相对值分别为0.65、0.89、0.69、0.62、0.86和0.60、0.80、0.53、0.86、0.64;白沙1016受湿涝胁迫影响较大,胁迫与正常条件下荚果产量、叶片SPAD值、有效果数、总根长、根系活力的相对值分别为0.37、0.65、0.28、0.33、0.73。应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认为,远杂9307和远杂9102综合抗涝性较强,适宜在豫南地区种植。

  • 相关文献

[1]湿涝胁迫对平作和垄作花生渗透调节能力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娟,张俊,臧秀旺,汤丰收,董文召,苗利娟,张忠信,徐静. 2015

[2]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不同种植方式花生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臧秀旺,汤丰收,张俊,刘娟,张忠信,徐静,苗利娟. 2014

[3]不同种植方式花生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产量及保护性酶系统的影响. 张俊,汤丰收,臧秀旺,刘娟,张忠信,徐静,苗利娟. 2014

[4]砂姜黑土区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毛家伟,李亮,余琼,余辉,袁新丽,杨超. 2020

[5]花生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严玫,张新友,韩锁义,黄冰艳,董文召,刘华,孙子淇,张忠信,汤丰收. 2015

[6]不同种植方式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花生生物量、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张俊,汤丰收,刘娟,臧秀旺,张忠信,董文召,刘华,苗利娟,徐静. 2015

[7]海藻酸钠寡糖灌根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张运红,和爱玲,杨占平,郑春风,杜君,宝德俊,姚健,杨焕焕. 2018

[8]控释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曹金华,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蔡东芳,赵磊,王东国. 2018

[9]不同品种优质小麦施钾效果差异研究. 张运红,杜君,杨占平,和爱玲,姚健,黄绍敏,杜保池,骆晓声. 2019

[10]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质和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李亚飞,张翔,常栋,毛家伟,李亮,程培军,司贤宗,索炎炎,邱岭军,李琦. 2021

[11]不同夏谷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灌浆特性. 李君霞,朱灿灿,代书桃,秦娜,王春义,宋迎辉. 2021

[12]遮阴条件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增产效应.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夏来坤,朱卫红,李川. 2013

[13]豫南雨养区周年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李向东,季书勤,张德奇,郭瑞,王汉芳,吕凤荣. 2011

[14]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运红,孙克刚,杜君,杜保池,和爱玲,丁华,许为钢,程小龙. 2017

[15]磷肥施用深度对谷子根系分布、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朱灿灿,付森杰,秦娜,王春义,代书桃,宋迎辉,魏昕,李君霞. 2023

[16]不同烤烟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孙计平,李雪君,丁燕芳,孙焕,吴照辉,平文丽,俎焕新,侯咏,李旭辉. 2017

[17]播期对不同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李君霞,樊永强,代书桃,朱灿灿,韩燕丽,秦娜,王彦辉,宋迎辉. 2021

[18]尿囊素处理小麦种子增产机理探讨. 谢德意,梁慧珍,王浩. 1993

[19]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晓菁,李中方,臧贺藏,张杰,胡峰,李国强,冯晓,赵晴,郑国清. 2015

[20]供氮水平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干物质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王帅丽,穆心愿,杨豫龙,徐佳敏,刘天学,温涛,付景,郑玉珍,赵亚丽,李鸿萍,张改平,赵霞.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