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光荣 1 ; 王立明 1 ; 杨如萍 1 ; 张国宏 1 ; 杨文钰 1 ; 杨桂芳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甘肃环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薯-豆套作;种间竞争;补偿效应;西北灌区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17-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_(PS)>0、CR_(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_(PS)<0、CR_(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 相关文献
[1]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倪胜利,李兴茂,王亚翠,任根深. 2018
[2]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6
[3]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雍太文,刘卫国. 2015
[4]谷子旱后的补偿效应研究. 郭贤仕. 1999
[5]玉/豆间作产量优势中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的角色. 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李伟绮. 2022
[6]三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生产力和种间竞争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 2020
[7]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效应的影响. 孙建好,李隆,张福锁,马忠明. 2007
[8]根际分隔对玉米/豌豆间作种间竞争及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 李娟,王文丽,赵旭,孙建好.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兰州市西固区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作者:陈晓莉;张晓艳;王立明;陈光荣;董博;杨如萍
关键词:大豆;品种(系);产量;西固区
-
大豆新品种佳禾1号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作者:张晓艳;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董博
关键词:大豆;佳禾1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
基于R语言的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大豆区试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张恺东;张凡巧;董博;段佳霖;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
关键词:AMMI模型;GGE双标图;大豆;稳定性;适应性
-
不同覆膜类型对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张璐;董博;王磊;张芮;张军;江晶;陈光荣;赵振华;马嘉颖
关键词:地膜覆盖;黄土旱塬区;土壤化学性质;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兴荣;张彦军;陈光荣;李玥;李永生;祁旭升
关键词:干旱胁迫;大豆;品种;光合;产量;品质
-
不同大豆品系多点鉴定及抗旱性评价
作者:张彦军;王兴荣;李玥;陈光荣;苟作旺;杨如萍;祁旭升
关键词:大豆;新品系;适应性;丰产性;抗旱性
-
不同降雨年型黑膜垄作对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董博;王立明
关键词:黑膜垄上微沟耕作;水肥平衡;互作效应;产量;WUE;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