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南省灰飞虱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蔡玉彪 1 ; 窦涛 2 ; 高富涛 2 ; 尹新明 2 ; 刘向阳 2 ; 任应党 3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灰飞虱;田间种群;杀虫剂;噻嗪酮;抗药性;抗性监测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22 年 24 卷 003 期

页码: 483-4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地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对12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于2020—2021年,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河南新乡、濮阳、开封、驻马店及信阳等地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河南省灰飞虱田间种群对噻嗪酮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 (RR) =14.9~91.1;对吡蚜酮 (RR=6.91~16.7) 和毒死蜱 (RR=8.48~70.0) 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三唑磷 (RR=1.29~11.1) 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嗪 (RR=0.95~5.19) 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RR=3.31~7.24) 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吡虫啉 (RR=0.89~3.92)、啶虫脒 (RR=1.11~2.33)、烯啶虫胺 (RR=0.16~0.64)、呋虫胺 (RR=1.87~3.86)、异丙威 (RR=0.47~1.37) 和氟啶虫酰胺 (RR=1.63~4.33) 均仍处于敏感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田间灰飞虱的可持续性防控以及杀虫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茚虫威的作用机制与抗性研究进展. 李富根,艾国民,李友顺,朱春雨,高希武. 2013

[2]粘虫田间种群的室内饲养研究. 段云,李慧玲,陈琦,王强,范栩,段爱菊,连红梅,武予清. 2018

[3]田间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抗性基因频率. 高丽娜,黄建荣,姬婷婕,黄博,田彩红,陆宴辉,封洪强. 2018

[4]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寄主调查及其在麦田的种群动态研究. 鲁传涛,刘红彦,林克剑,侯茂林. 2009

[5]沿黄稻区介体灰飞虱有效接种虫量与水稻病毒病发生关系研究. 冯超红,刘文文,杨琳琳,王光华,任应党. 2020

[6]高巧与顶苗新处理水稻种子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及其控虫效果初探. 夏明聪,任应党,马晓静,冯超红,李丽霞,姜军,秦亚芳. 2015

[7]沿黄稻区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评价. 任应党,李莉,王锡锋,刘红彦,鲁传涛,周广和. 2009

[8]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2009

[9]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研究. 任应党,林克剑,侯茂林,鲁传涛. 2010

[10]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开封为例. 鲁传涛,王锡锋. 2016

[11]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张德胜,乔奇,秦艳红,田雨婷,张振臣. 2010

[12]稻田灰飞虱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结构初步分析. 林克剑,任应党,侯茂林,鲁传涛,刘红彦,黄兴奇. 2011

[13]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概述. 赵志杰,韩小花,铁双贵. 2013

[14]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种群的时空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任应党,林克剑,侯茂林,鲁传涛,刘红彦,黄兴奇. 2011

[15]河南省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除技术研究. 王新媛,李好海,闵红,赵利民,吴仁海,曹然. 2020

[16]河南省部分地区麦田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靶标分子机制. 高新菊,王恒亮,马毅辉,陈威,秦光宇,宋语娇. 2017

[17]砜吡草唑和吡氟酰草胺混配对抗性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技术. 曹然,徐洪乐,刘启,高君晓,骆景霞,杨世界,冷秋丽,吴仁海. 2022

[18]化学杀虫剂诱发棉铃虫再猖獗的研究. 高宗仁,林松,郭小奇,李巧丝,邱锋,马光春,余秀林. 2001

[19]河南省多花黑麦草对ACCase和ALS抑制剂的抗性及其靶标基因突变分析. 徐洪乐,冷秋丽,闵红,郝瑞,孙兰兰,薛飞,苏旺苍,吴仁海. 2023

[20]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crp基因缺失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徐引弟,蔡旭旺,徐晓娟,王治方,张家庆,朱文豪,雷亚楠,张立宪,李海利,焦文强,王克领.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