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属间杂种的育性及形态学、细胞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裴自友 1 ; 孙玉 1 ; 孙善澄 1 ; 白云凤 1 ; 闫贵云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属间杂种;育性;细胞学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01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3-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硬粒小麦与天蓝偃麦草二属杂种F1自交可育 ,经细胞学研究表明 ,是由于杂种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形成不均等的三分体 ,使小孢子含双亲大部分染色体 ,从而形成有功能的配子。同时对杂种后代的性状、育性结合细胞学进行了探讨。此外 ,对小麦—簇毛麦—偃麦草三属杂种F2 ,F3 ,BC1F1及小麦—偃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高代材料的育性进行了分析。属间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复杂 ,变异类型丰富

  • 相关文献

[1]F型小麦不育系育性与杂种优势研究. 温辉芹,马惠英,裴自友,任永康,程天灵,李雪,卜斌,牛瑜琦,唐朝晖. 2017

[2]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3]枣树的结实特性影响因素. 闫超,刘平,刘孟军,王玖瑞,孔得仓,李登科. 2010

[4]同源四倍体玉米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贵全,刘克治,郭雪丽,尚春树. 1993

[5]热胁迫下对玉米自交系育性的鉴定. 陈朝辉,王安乐,董喜才. 2006

[6]春萝卜雄性不育系4-05A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田如霞,武玲萱,崔贵梅. 2010

[7]具有再生特性的小麦材料筛选与细胞学分析. 程天灵,温辉芹,张立生,裴自友. 2010

[8]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王瑞丽,马蓉丽,成妍,雷阳,张光星. 2016

[9]棉花[(亚×比)×(陆×褐)]种间杂种的研究. 孙黛珍,崔克俭,李炳林,牛永章,王曙光. 2000

[10]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细胞学和SSR标记鉴定. 任永康,畅志坚,詹海仙,张晓军,董春林,温智坚. 2007

[11]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312A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葛璞玉,崔贵梅,王耀辉,王景雪,杜春芳,孙毅. 2017

[12]蔬菜作物小孢子胚胎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李婷婷,马蓉丽,成妍,张光星,焦彦生,乔宁. 2014

[13]小麦新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的鉴定. 屈会选,党建友,程麦风,屈非,连晋,谢咸升. 2011

[14]簇毛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导入小麦研究. 曹亚萍,张瑞奇,范绍强,陈佩度,张风琴,周元成,张姝敏. 2010

[15]饲粮兼用多年生小麦培育与多年生特性两重性的研究. 孙玉,孙善澄,刘少翔,闫贵云,郭庆. 2011

[16]水、旱交叉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申书珍,王节之. 2001

[17]山西省中部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方向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李生海,程天灵,郭明慧. 2001

[18]小麦抗BYDV基因遗传研究. 王娟玲,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 2002

[19]小麦F1籽粒Glu-1基因的共显、畸变及剂量效应. 潘幸来,潘前颖,许钢垣,张贵云,谢三刚,王道文. 2001

[2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麦秸和土壤中氟唑磺隆及其代谢物残留. 秦曙,乔雄梧,王霞,龚勇,李振.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