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我国北方3种主要养殖模式刺参的营养组成与功能性成分差异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艳芳 1 ; 盛晓风 1 ; 宁劲松 1 ; 尚德荣 1 ; 翟毓秀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

关键词: 刺参;养殖模式;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18 年 08 期

页码: 1795-1801

摘要: 目的探究我国北方主要刺参产区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营养组成与功能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从山东和辽宁采集底播养殖、围堰养殖和池塘养殖3种不同养殖模式共75个刺参样品,依据国家标准中的方法,比较分析刺参体壁中营养成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功能性成分(胶原蛋白、刺身多糖和刺身皂苷)的含量。结果 3种养殖模式刺参体壁中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包括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刺身多糖、刺身皂苷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底播养殖模式刺参的甘氨酸、胶原蛋白、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围堰养殖刺参的含量位于中间水平;池塘养殖模式刺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底播养殖模式,K、Na、Mg、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围堰养殖模式,而V含量显著低于围堰养殖模式,底播养殖刺参位于中间水平。结论 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的营养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促进和完善刺身营养及品质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 相关文献

[1]不同养殖模式和产地刺参营养功能成分比较分析. 彭吉星,赵新楠,宋冬茹,吴海燕,郑关超,郭萌萌,赵艳芳,谭志军. 2023

[2]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王印庚,陈贵平. 2009

[3]雌雄灰海马和三斑海马营养价值与功能性成分对比分析. 闫珍珍,张东,林听听,刘鑫,肖冬雪,郭全友. 2019

[4]鱼礁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4

[5]不同养殖模式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王万良,张忭忭,谭大明. 2023

[6]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品质及其重金属含量分析. 郭全友,宋炜,姜朝军,蒋科技,李学英,王鲁民. 2016

[7]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5

[8]野生与养殖刺参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王哲平,刘淇,曹荣,殷邦忠. 2012

[9]浒苔营养成分分析与投喂刺参试验. 廖梅杰,郝志凯,尚德荣,姜燕,陈贵平,王印庚. 2011

[10]基于主成分分析算法的市售南极磷虾油品质分析模型构建. 侯钟令,朱兰兰,周德庆,苏婷,孙伟红,冷凯良,苗钧魁,刘小芳. 2020

[11]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廖梅杰,王印庚,郝志凯,荣小军,陈贵平,陈霞. 2009

[12]刺参机械去脏工艺的实验研究. XU Wen-qi,徐文其,SHEN Jian,沈建. 2008

[13]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Zhu Jianxin,朱建新,Liu Hui. 2008

[14]刺参体壁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 高菲. 2008

[15]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6]浒苔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秦搏,常青,陈四清,刘长琳,吕云云,燕敬平,王志军. 2014

[17]不同养殖模式罗非鱼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郝淑贤,叶鸽,李来好,黄卉,魏涯,杨贤庆,林婉玲,袁晓敏. 2016

[18]渤海湾条斑紫菜养殖的初步研究. 张雪,王宏,房恩军,高燕,郭彪,刘克奉,徐晓甫,陈卫. 2019

[19]渤海湾条斑紫菜养殖的初步研究(英文). . 2019

[20]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杨絮.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