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建建
作者: 王建建 1 ; 高权新 2 ; 张晨捷 1 ; 彭士明 1 ; 王建钢 1 ; 施兆鸿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
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
关键词: 野生银鲳;养殖银鲳;消化道;菌群结构;产酶菌
会议名称: 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页码: 00000380-00000393
摘要: 本研究对野生和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菌群结构进行了定性对比分析,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野生和养殖种群整个消化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种群消化道各部分之间菌群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养殖和野生银鲳均在幽门盲囊中具有最多的可培养细菌菌株,但野生银鲳消化道内主要菌群为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和Pseudochrobactrum,养殖银鲳消化道主要菌群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两种群共有细菌仅一株,即Psychrobacter piscatorii strain VSD503,但其分别存在于野生与养殖种群银鲳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在产酶菌株筛选中发现,野生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16株产酶菌,其中44%可培养菌能产蛋白酶,56%能产淀粉酶,11%能产脂肪酶,56%能产纤维素酶,部分菌株可产2株以上的消化酶,其中产3种酶以上的菌株有5株,且产酶量丰富.相对于野生银鲳,养殖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22株产酶菌,主要以产蛋白酶和淀粉酶为主,70%可培养菌可产蛋白酶,21%可产淀粉酶,仅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VITGS可产纤维素酶,无一株菌产脂肪酶,其中只有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VITGS产3种酶但产酶量相对较少.通过野生和家养银鲳消化道菌群结构中产酶菌的对比分析,为后续银鲳人工养殖中潜在有益菌的挑选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965.331
- 相关文献
[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云纹石斑鱼消化道产酶菌的分离鉴定. 施兆鸿,王建建,高权新. 2015
[2]野生银鲳消化道内潜在产酶益生菌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 王建建,施兆鸿,高权新,彭士明. 2015
[3]野生与养殖银鲳消化道菌群结构中产酶菌的对比分析. 王建建,高权新,张晨捷,彭士明,王建钢,施兆鸿. 2014
[4]海洋微生物低温酶特性春在工业中的潜在用途. 孙谧,修朝阳. 2002
[5]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消化道显微与超微结构. 李斌,柳学周,徐永江,史宝,朱学武. 2017
[6]刺参苗期附着基更换频率对刺参生长及其养殖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 王印庚,张文泽,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张正,李华,范瑞用,宁鲁光. 2016
[7]室内培育不同产地卤虫的成虫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茹文红,段亚飞,郑晓婷,董宏标,刘青松,张家松. 2018
[8]硝化型生物絮团的驯化培养. 田道贺,桂福坤,李华,周子明,刘青松,董宏标,段亚飞,张家松. 2019
[9]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青龙斑)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 2016
[10]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效果及菌群结构和功能研究. 唐亚鹏,董世瑞,田吉腾,周茜,王印庚,张天时. 2022
[11]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陈宁宁,章龙珍,庄平,张涛,赵峰,黄桂云. 2011
[12]野生与养殖黄鳍鲷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 王永翠,李加儿,区又君,苏慧. 2012
[13]波纹唇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区又君,廖光勇,李加儿. 2012
[14]哈尼梯田稻鲤共作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聂志娟,李非凡,赵文武,徐钢春,刘波,王裕玉,邵乃麟,胡佳雯,徐跑. 2020
[15]鲤、鲢、鳙、草鱼消化道消化酶种类和活性的比较研究. 毕冰,孙中武,肖晓文,尹洪滨. 2011
[16]添加外源益生菌对大菱鲆育苗生物饵料菌群结构的影响. 于永翔,姜燕,张正,王印庚,景亚运,廖梅杰,薛良义. 2017
[17]营养代谢过程中黄条鰤幼鱼消化道菌群的演变趋势. 姜燕,于超勇,徐永江,柳学周,王滨,崔爱君,薛致勇. 2022
[18]大口鲇仔鱼消化道的组织学观察. 黄峰,严安生,张桂蓉,邹桂伟,周健,彭科来. 2000
[19]中国鲎消化道发育组织学观察. 鲍虞园,叶国玲,李银康,谢木娇,蓝军南,颉晓勇. 2021
[20]溶解碳源与固体碳源对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影响. 王瑞龙,陈钊,李健.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抗流能力大黄鱼组织抗氧化能力、肌肉超微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韩多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组织结构;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彭士明;叶丙聪;王孝杉
关键词:
-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作者:叶丙聪;岳彦峰;黄海;彭士明;蒋科技
关键词:密斑刺鲀;六斑刺鲀;营养强化;杂交技术
-
黄尾副刺尾鱼人工繁育技术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王亚冰;张忭忭;彭士明;叶丙聪
关键词:
-
基于"宁芯3号"基因组育种芯片和机器学习的大黄鱼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作者:赵吉;冯苗胜;柯巧珍;王家迎;江汀森;吴雄飞;彭士明;白玉麟;沈伟良;周涛;濮菲;徐鹏
关键词:大黄鱼;宁芯3号;种质鉴定;机器学习
-
大黄鱼不同抗流能力群体间能量代谢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韩多彩;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能量代谢;酶活力;基因表达
-
罗氏沼虾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作者:罗金萍;刘培敏;高权新
关键词:罗氏沼虾;种质资源;良种选育;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