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尹飞;孙鹏;施兆鸿;彭士明
专利号: CN201120502842.9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鱼体分离并吸取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细胞的微吸管,包括折形玻璃管、橡胶吸头,所述的折形玻璃管由上而下分为直管部分、折管部分、尖头部分,所述的直管部分上端套有橡胶吸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破坏或致死宿主鱼的情况下,只通过轻微刺破患病鱼体白点外包被膜,就可吸取其内部滋养体细胞,结构合理且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制造容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槟榔、川楝子复方中草药对大黄鱼4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分析. 崔晓翠,王印庚,陈霞,张正,李彬,柯巧珍,常亚青. 2017
[2]高温季节打好防治刺激隐核虫病之战:刺激隐核虫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 尹飞,郑汉丰. 2015
[3]刺激隐核虫对大黄鱼致病力及中草药抑制其世代繁殖的研究. 焦恺强,王印庚,荣小军,陈佳,张正,廖梅杰,李彬,孙陆宇,苏跃中. 2019
[4]黄鲷刺激隐核虫的防治研究. 陆建学,辛俭,周凯,楼宝,夏连军,毛国民. 2007
[5]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的胁迫及鱼体的免疫应答. 尹飞,龚颀杨,施兆鸿,孙鹏,彭士明,高权新,但学明,李安兴. 2014
[6]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研究进展. 王忠华,张辰仓,王印庚. 2012
[7]鱼类特有的Ring型E3泛素连接酶MARCH5A基因在刺激隐核虫感染下的表达分析. 张东玲,喻达辉,陈健,叶坤,王志勇. 2016
[8]海水养殖鱼类主要纤毛虫病及其防治方法. 陈总会,肖宝华,黄志斌,邓国成. 2007
[9]养殖大菱鲆隐核虫病及其治疗. 王印庚,刘志伟,林春媛,陈霞,王玲,李华. 2011
[10]鱼体除鳞技术与除鳞装备研究综述. 张军文,郑晓伟,陈庆余. 2021
[11]几种添加剂对红鳍东方Tun的促生长效果与RAN/DNA关系. 梁萌青,王成刚. 2001
[12]卡特拉鱼胚胎和鱼苗耗氧量的测定. 祁宝仑,谢刚,刘伟光,范阳. 1993
[13]鱼类的矿物质营养. 杨玲,区又君,李加儿. 2004
[14]鱼体中硝基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魏志强,冷凯良,孙伟红,王志杰,战培荣,陈忠祥. 2009
[15]鱼体中硝基苯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 陈中祥,战培荣,冷凯良,曹广斌. 2009
[16]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测定鱼体中硝基苯同系物. 冷凯良,孙伟红,魏志强,周明莹,战培荣,陈忠祥. 2010
[17]三峡库区鱼体组织残毒分析. 张征,何力,倪朝辉,李谷,李今,吴振斌. 2006
[18]鱼体健康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王淼,衣萌萌,卢迈新. 2019
[19]黄河龙门-三门峡渔业水域环境评价及鱼体重金属残留研究. 任惠丽,杨元昊,王绿洲,杨娟宁. 2008
[20]养殖水体中敌百虫残留限量的确定——敌百虫在鲤鱼及鲫鱼体内的积累实验. 吴京蔚,卢彤岩,王荻,刘红柏.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抗流能力大黄鱼组织抗氧化能力、肌肉超微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韩多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组织结构;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彭士明;叶丙聪;王孝杉
关键词:
-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作者:叶丙聪;岳彦峰;黄海;彭士明;蒋科技
关键词:密斑刺鲀;六斑刺鲀;营养强化;杂交技术
-
黄尾副刺尾鱼人工繁育技术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王亚冰;张忭忭;彭士明;叶丙聪
关键词:
-
MS-222对许氏平鲉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作者:杨林;张邦胤;孟振;孙晓璇;宋楚儿;张正;徐荣静;孙鹏
关键词:许氏平鲉;MS-222;麻醉;镇静
-
基于"宁芯3号"基因组育种芯片和机器学习的大黄鱼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作者:赵吉;冯苗胜;柯巧珍;王家迎;江汀森;吴雄飞;彭士明;白玉麟;沈伟良;周涛;濮菲;徐鹏
关键词:大黄鱼;宁芯3号;种质鉴定;机器学习
-
大黄鱼不同抗流能力群体间能量代谢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韩多彩;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能量代谢;酶活力;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