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孙国峰;盛婧;陈留根;郭智;刘红江

专利号: CN201320330478.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和集水桶,所述收集区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位于下方的排水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位于距离收集区顶口20cm处,上方排水口位于距离收集区顶口10cm处;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桶开口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排气孔,可有效防止因降雨或杂物等引起的误差。本实用新型建设成本低,可以实现原位监测,而且操作简便,其结果更为准确。

  • 相关文献

[1]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温室气体甲烷及养分减排研究. 郑建初,陈留根,张岳芳,郭智,肖敏,刘红江,王子臣. 2012

[2]一种分层收集自然水体释放气体装置的应用效果. 刘新红,高岩,郭俊尧,严少华. 2013

[3]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吴家旺,朱小梅,薛良鹏,汪南雁. 2011

[4]丹阳市稻麦“双晚”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周铭成,马国强,赵玉兰,郑网宇,陈延刚. 2014

[5]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王德建,常志州,王灿,张刚,张斯梅. 2015

[6]保护性耕作对南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 张岳芳,孙国峰,周炜,胡宇容,王鑫,陈留根,郑建初. 2015

[7]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季CH_4排放的影响. 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子臣,朱普平,盛婧,王亚雷. 2010

[8]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王振忠,吴敬民,陈留根,朱普平. 2003

[9]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岳芳,陈留根,朱普平,张传胜,盛婧. 2012

[10]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稻麦两熟农田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王海候,沈明星,陆长婴,张永春,吴彤东,施林林,周新伟. 2014

[11]稻-草-禽(渔)——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评述. 黄开红,朱普平. 2000

[12]不同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 潘复燕,薛利红,卢萍,董元华,马资厚,杨林章. 2015

[13]杨麦间作系统对太湖流域土壤氮流失的削减效应. 褚军,薛建辉,金梅娟,吴永波,侍昊,徐艺倩. 2015

[14]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能值分析与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朱冰莹,陈留根,盛婧,郑建初. 2019

[15]稻麦两熟农田茬口衔接期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郭智,周炜,陈留根,郑建初. 2012

[16]秸秆和肥料管理措施对太湖流域水稻种植氮流失的影响. 俞映倞,钱聪,杨梖,杨林章,何世颖,薛利红. 2024

[17]麦季农田流失养分植物拦截技术体系研究. 刘红江,郑建初,孙国峰,盛婧,张岳芳,郭智,周炜,陈留根. 2021

[18]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磷素流失的影响. 郭智,肖敏,陈留根,郑建初. 2010

[19]稻田径流易发期不同类型肥料的氮素流失风险. 侯朋福,薛利祥,俞映倞,江瑜,汪吉东,薛利红,杨林章. 2017

[20]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 郭智,肖敏,陈留根,郑建初.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