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周凯;施兆鸿;彭士明;来琦芳
专利号: CN200920211131.9
摘要: 青蛤生长实验分隔装置,涉及贝类生长实验用的培育装置,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青蛤生长实验用的分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边缘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尼龙筛绢和塑料篮筐,其特征是塑料篮筐中依序底铺60目尼龙筛绢和由边缘具有插口的工程塑料板嵌插组合成的方格框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青蛤生长实验。
- 相关文献
[1]青蛤Cylina sinensis(Gmelin)幼苗快速生长的探讨. 杨星星,沈茂斌,于业绍. 2004
[2]海水比重、温度和底质对青蛤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 于业绍,周琳,黄则平,陆平,吴介新. 1997
[3]单细胞藻类饲养青蛤稚贝的研究. 于业绍,周琳,陆平,黄则平. 1998
[4]盐度对青蛤抗氧化酶活性及生长的影响. 李子牛,林听听,么宗利,来琦芳,陆建学,王慧,周凯. 2012
[5]青蛤受精卵和幼虫密度对孵化和生长的影响. 周琳,于业绍,陆平,杨世俊. 1999
[6]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田昌凤,刘兴国,车轩,顾兆俊,曾宪磊,朱浩,杨家朋. 2017
[7]桁杆虾拖网圆形分隔装置的效果分析. 冯春雷,徐国栋,黄洪亮,张勋,李灵智,张禹,陈雪忠. 2011
[8]分隔式桁拖网分隔装置的分隔效率模型. 张健,石建高,张鹏,孙满昌. 2009
[9]青蛤的保活与营养. 于业绍,顾润润,杨星星. (Mis
[10]有益微生物在暗尾东方?纯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陈家长,胡庚东,吴伟,瞿建宏. 2004
[11]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白俊杰,马仲波. 1987
[12]微型叶轮桨的节能与助推效果的验证试验. 陈次颖. 1993
[1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地方加强联合协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徐竹青. 2005
[14]泥沙底质中不同含沙量对青蛤成活率影响的试验. 汪志清. 2017
[15]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青蛤微卫星标记开发与验证. 方军,沈彦鹏,张雷雷,李腾腾,邵艳卿. 2020
[16]青蛤的营养分析. 顾润润,周琳,于业绍,叶朝庚. 1999
[17]不同藻类及浓度对青蛤滤水率的影响. 王慧,房斌,周凯,李长松,么宗利,来琦芳,庄平,夏连军. 2008
[18]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 杨星星,陈坚,于业绍,黄保忠,莫永凯,范新枝. 2004
[19]我国五个青蛤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么宗利,周凯,来琦芳,王慧,夏连军. 2005
[20]青蛤胚胎发育生物学特性. 沈保平,孙益奎,于业绍.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甘肃沿黄地区大口黑鲈大规格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
作者:付廷斌;来琦芳;孙真;周晋成
关键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反季节;苗种培育
-
不同抗流能力大黄鱼组织抗氧化能力、肌肉超微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韩多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组织结构;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
盐碱水养殖固体废物生物炭对硫酸盐型盐碱土的改良效果评价
作者:朱润唐;陶红;来琦芳;高鹏程;周凯;孙真;么宗利
关键词:盐碱土;养殖固体废物;生物炭;改良剂
-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彭士明;叶丙聪;王孝杉
关键词:
-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作者:叶丙聪;岳彦峰;黄海;彭士明;蒋科技
关键词:密斑刺鲀;六斑刺鲀;营养强化;杂交技术
-
黄尾副刺尾鱼人工繁育技术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王亚冰;张忭忭;彭士明;叶丙聪
关键词:
-
基于"宁芯3号"基因组育种芯片和机器学习的大黄鱼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作者:赵吉;冯苗胜;柯巧珍;王家迎;江汀森;吴雄飞;彭士明;白玉麟;沈伟良;周涛;濮菲;徐鹏
关键词:大黄鱼;宁芯3号;种质鉴定;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