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宋立晓;曾爱松;高兵;严继勇

专利号: CN201010018236.X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取适合长度的花蕾,进行4℃低温预处理24h,消毒后采用挤压法使小孢子游离,过滤并离心,将纯化的小孢子悬浮在的液体培养基中,32.5℃高温热激处理24h后转移到25℃黑暗培养15-20天;出现肉眼可见的胚状体后,置于光照下培养5~7d至出现子叶型胚状体,待胚状体转绿后接到继代培养基上萌发然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然后开瓶炼苗,驯化移栽到装有灭菌基质的营养钵中;利用该方法进行培养,获得较高频率的胚状体,所获得的单倍体再生植株既是良好的育种材料,也是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绘制研究、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研究的理想材料。

  • 相关文献

[1]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崔群香,朱凌丽,刘卫东,朱士农. 2009

[2]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ZENG Ai-song,曾爱松,GAO Bing,高兵,SONG Li-xiao,宋立晓,LI Jian-qi,李健绮,YAN Jiyong. 2014

[3]温度胁迫对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曾爱松,冯翠,高兵,宋立晓,严继勇. 2011

[4]辣椒小孢子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戈伟,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 2009

[5]结球甘蓝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诱导再生植株. 余建明,蔡小宁,徐鹤林,王爱民,吴敬音,丁万霞. 1996

[6]预处理对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力的影响. 冯翠,曾爱松,严继勇,宋立晓,高兵,侯喜林. 2011

[7]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曾爱松,冯翠,高兵,宋立晓,严继勇. 2010

[8]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曾爱松,冯翠,高兵,宋立晓,严继勇. 2010

[9]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热激处理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曾爱松,李家仪,李英,宋立晓,侯喜林,严继勇. 2019

[10]秋季专用牛心甘蓝新品种锦秋55的选育. 曾爱松,高兵,宋立晓,严继勇. 2015

[11]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培养特性. 彭陈,王瑞,陈洪亮,王俊伟,袁艺,郭士伟. 2014

[12]孢子组成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及毒素污染程度影响. 代程程,何灿,董飞,白青云,徐剑宏. 2025

[13]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观察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毛忠良,张振超,姚悦梅,戴忠良,秦文斌,潘跃平. 2012

[14]葫芦科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胡雪丹,张曼,徐锦华,刘广,姚协丰,李苹芳,陈学好,羊杏平. 2016

[15]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冯翠,曾爱松,严继勇,宋立晓,高兵,侯喜林. 2011

[16]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因子. 宋立晓,冯翠,曾爱松,高兵,严继勇. 2010

[17]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研究. 冯翠,曾爱松,严继勇,宋立晓,高兵,侯喜林. 2011

[18]洋葱63A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提早衰退有关(英文). 李园园,杨清,严继勇,陈敏. 2006

[19]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 胡雪丹,张曼,侯茜,徐锦华,刘广,姚协丰,李苹芳,陈学好,羊杏平. 2015

[20]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关系. 王薇薇,羊杏平,范淑英,刘广,张曼,徐锦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