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彭士明;高权新;张晨捷;施兆鸿;王建钢
专利号: CN201520189639.9
摘要: 本实用新型银鲳亲鱼注射催产针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立体椭圆形;纯棉布兜,所述纯棉布兜包覆在立体椭圆形的所述支架外侧;第一不锈钢棍及第二不锈钢棍,所述第一不锈钢棍及所述第二不锈钢棍分别设置在立体椭圆形的所述支架长轴的两端;把手及遮挡布,所述把手及所述遮挡布分别与所述第一不锈钢棍连接,在所述遮挡布上设有裂口;卡扣,所述卡扣分别设置在所述遮挡布及所述第二不锈钢棍上。本实用新型银鲳亲鱼注射催产针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在注射催产针时对银鲳亲鱼的损失,提高催产效果,保障后续的精卵质量。
- 相关文献
[1]银鲳亲鱼不同组织的氨基酸及其随性腺发育的变化. 黄旭雄,施兆鸿,李伟微,周洪琪,罗海忠,傅荣兵. 2009
[2]鲜活大菱鲆溯源标识固定工艺研究及参数优化. 徐文其. 2021
[3]利用微生物净水研究进展. 乔培培,陈丕茂,秦传新,李娜. 2014
[4]舌鰕虎鱼的人工繁殖及其胚胎发育. 严银龙,施永海,邓平平,张忠华,张海明,赵峰. 2016
[5]哈维弧菌和鲍类疱疹病毒刺激对杂色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赵曼曼,姜敬哲,何健,孙永婵,王江勇. 2015
[6]杂交鲶(怀头鲶♀×鲶♂)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赵春刚,陈军,王鹏,潘伟志,关海虹. 2004
[7]水产疫苗的注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巩华,陈总会. 2012
[8]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乔振国. 2007
[9]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催产方法及幼虫培养条件. 郑言鑫,杨爱国,吴彪,孙秀俊,周丽青,李东明,董迎辉. 2015
[10]青蛤亲贝的阴干方法和催产试验. 李树国,朱善央,陆锦天. 2005
[11]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施兆鸿,夏连军,王建钢. 2004
[12]注射含HCG和CPE的W/O/W复乳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邓岳松,林浩然,谢骏,潘德博,王广军,许梓荣. 2001
[13]大菱鲆亲鱼、受精卵和仔鱼的质量评价. 马爱军,雷霁霖,王新安,黄智慧. 2010
[14]黑鲪育苗技术的研究. 栾凯. 2016
[15]大菱鲆引进亲鱼与国内累代繁养亲鱼群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关健,刘洪军,官曙光,雷霁霖,陈志信,高翔,郑永允. 2012
[16]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 肖登元,梁萌青,郑珂珂,赵敏. 2014
[17]Ti人工授精和孵化. 万瑞景,蒙子宁. 2002
[18]长江刀鲚亲鱼强化培育及自然产卵规律研究. 徐钢春,聂志娟,杜富宽,朱志祥,顾若波,徐跑. 2016
[19]海捕灰鲳亲鱼不同组织中脂肪及脂肪酸分析. 施兆鸿,黄旭雄,李伟微,胡盼,罗海忠,傅荣兵. 2008
[20]维生素在亲鱼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肖登元,梁萌青.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抗流能力大黄鱼组织抗氧化能力、肌肉超微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韩多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组织结构;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彭士明;叶丙聪;王孝杉
关键词:
-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作者:叶丙聪;岳彦峰;黄海;彭士明;蒋科技
关键词:密斑刺鲀;六斑刺鲀;营养强化;杂交技术
-
黄尾副刺尾鱼人工繁育技术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王亚冰;张忭忭;彭士明;叶丙聪
关键词:
-
基于"宁芯3号"基因组育种芯片和机器学习的大黄鱼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作者:赵吉;冯苗胜;柯巧珍;王家迎;江汀森;吴雄飞;彭士明;白玉麟;沈伟良;周涛;濮菲;徐鹏
关键词:大黄鱼;宁芯3号;种质鉴定;机器学习
-
大黄鱼不同抗流能力群体间能量代谢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韩多彩;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能量代谢;酶活力;基因表达
-
罗氏沼虾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作者:罗金萍;刘培敏;高权新
关键词:罗氏沼虾;种质资源;良种选育;遗传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