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彭士明;江航;王建钢;张晨捷;施兆鸿;高权新
专利号: CN201520189577.1
摘要: 本实用新型银鲳人工育苗用分苗筐,包括:侧网片,所述侧网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扁竹条圈,所述扁竹条圈与所述侧网片的一端开口连接;不锈钢圈,所述不锈钢圈与所述侧网片的另一端开口连接,在所述不锈钢圈内连接有底网片。在所述扁竹条圈上还设有浮子。所述扁竹条圈的厚度为3厘米~5厘米,直径为70厘米。所述侧网片所围成的圆柱体的直径为70厘米。所述侧网片及所述底网片的材质为不锈钢,网眼为竖立的长方形网格。所述侧网片及所述底网片的钢筋直径为0.1毫米。本实用新型银鲳人工育苗用分苗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便捷高效的按照规格大小将银鲳苗种进行分苗处理,且可有效提高其成活率。
- 相关文献
[1]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施兆鸿,王建钢,高露姣,凌建忠. 2005
[2]西施舌增养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进锋,陈利雄,陈素文. 2005
[3]基于有性繁殖的鼠尾藻规模化繁育试验. 孙修涛,王飞久,汪文俊,江洪涛,王义民,汤庭耀,李生尧. 2010
[4]青龙斑高位池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吕国敏,黄小林,李涛,刘付永忠,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2013
[5]条石鲷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李娟,曲建忠. 2009
[6]克氏原螯虾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徐增洪,周鑫,赵朝阳. 2010
[7]西施舌的人工育苗现状及养殖发展前景展望. 陈健光,陈利雄,吴进锋,张汉华,陈素文. 2006
[8]东风螺的增养殖技术及产业化前景. 陈利雄,吴进锋. 2004
[9]点带石斑鱼Epinephelelus malabaricus(Schneider)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王建钢,乔振国,于忠利. 2007
[10]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王雨,叶乐,杨其彬,陈旭,温为庚,吴开畅. 2009
[11]我国鲍养殖研究现状及展望. 唐保军,王慧. 2009
[12]东风螺的人工养殖实用技术和产业发展展望. 张汉华,吴进锋,陈利雄,梁超愉. 2006
[13]高雅海神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董迎辉,杨爱国,李赟. 2004
[14]锈斑蟳人工育苗技术. 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2023
[15]红螯螯虾繁殖生物学以及孵化方式研究进展. 郭国才,王广军,张凯,郭照良,梁志辉. 2023
[16]5种波长光对日本沼虾人工育苗幼体成活率的影响. 郁桐炳,唐渝,尤洋,俞开颐. 2004
[17]哲罗鲑(♀)×细鳞鲑(♂)的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徐革锋,尹家胜,刘洋,李永发,杜佳,牟振波. 2010
[18]使用微粒饵料进行对虾育苗试验报告. 李健,冯莉萍. 1998
[19]第二节诺氟沙星对斑节对虾幼体发育及育苗水体细菌数量的影响. 马之明,周发林,黄建华,江世贵. (Mis
[20]利用mtDNA D-loop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彭士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抗流能力大黄鱼组织抗氧化能力、肌肉超微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韩多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组织结构;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彭士明;叶丙聪;王孝杉
关键词:
-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作者:叶丙聪;岳彦峰;黄海;彭士明;蒋科技
关键词:密斑刺鲀;六斑刺鲀;营养强化;杂交技术
-
黄尾副刺尾鱼人工繁育技术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王亚冰;张忭忭;彭士明;叶丙聪
关键词:
-
基于"宁芯3号"基因组育种芯片和机器学习的大黄鱼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作者:赵吉;冯苗胜;柯巧珍;王家迎;江汀森;吴雄飞;彭士明;白玉麟;沈伟良;周涛;濮菲;徐鹏
关键词:大黄鱼;宁芯3号;种质鉴定;机器学习
-
大黄鱼不同抗流能力群体间能量代谢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韩多彩;张静静;王亚冰;乔光德;王倩;彭士明
关键词:大黄鱼;抗流能力;能量代谢;酶活力;基因表达
-
罗氏沼虾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作者:罗金萍;刘培敏;高权新
关键词:罗氏沼虾;种质资源;良种选育;遗传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