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制品;技术;品质;坚果;劣变;技术研究;品质控制;控制技术;控制;研究;氧;果制品;氧化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山核桃、香榧等干坚果是目前国家林业部重点发展的四大主产业之一,亦是浙江重要的名特优产品,干坚果制品风味好且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坚果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存在极大隐患,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但同时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发生氧化酸败,其过氧化产物对人体构成潜在危害,长期食用氧化劣变的制品直接威胁人体健康,氧化劣变成为干坚果产业发展中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严重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外同类研究较少,紧缺有效的品质劣变控制技术。为此项目组在2002~2008年间开展了干坚果制品氧化劣变及品质控制技术研究。通过对山核桃、香榧等干坚果(山核桃、香榧、葵花籽、花生、栝楼、核桃、美国山核桃、开心果)氧化哈败主要机理、品质劣变影响因子、关键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原料的存贮方式和条件、加工期内的各环节、制品货架和保质期三大阶段系统研究其脂肪酸的氧化发生、劣变机制、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其氧化机理;明确劣变的关键环节;并研究和提出了针对性的抗氧化技术与材料:高压短时蒸煮、减氧抗氧化浸泡新工艺、纳米脱氧剂和高阻隔氧复合包装;提出了结合原料存贮条件控制、加工新工艺改进、成品材料包装等的综合调控技术。 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成果: 1、项目首次从原料贮藏、加工过程到成品保质三个关键阶段,系统地研究了山核桃、香榧等干坚果采后主要脂肪酸组分氧化哈败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干坚果的脂肪分解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早期氧化是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干坚果原料的氧化劣变以水解型和β-型氧化酸败为主,而脂肪酸自动氧化为辅;在产品加工阶段的劣变主要是水解型酸败和不饱和双键的自动氧化;而在产品货架期间,则以不饱和双键自动氧化为主,确定了山核桃、香榧等干坚果品质氧化劣变机制。 2、系统研究了影响干坚果氧化劣变在原料贮藏、加工工艺和成品保质三大阶段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氧气、光照以及水分的影响;探明了长时间的高温蒸煮和赋味浸泡两道工序是造成干坚果制品氧化劣变加剧的关键环节,建立了干坚果的贮藏、加工和产品质量综合调控的技术体系。 3、研制出纳米脱氧剂和高阻隔氧复合包装材料,率先提出了干坚果的高压短时蒸煮、减氧浸泡的新工艺及原料贮藏最佳条件、加工工艺、产品材料包装等创新性关键技术。该技术有效保持了山核桃、香榧等干坚果品质,产品保质时间从原来的3~4个月提高至6~8个月、过氧化值从0.86(以脂肪计)g/100g降低到0.29(以脂肪计)g/100g,这些指标均大大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在杭州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杭州紫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干坚果加工企业进行了中试及应用示范。加工后制品延长货架寿命2~3个月,货架期间过氧化值<23meq/kg,口感哈败率<5﹪,质量指标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应用品质劣变控制技术累计生产加工瓜子、山核桃、香榧、栝楼子等干坚果制品3700吨,产值达9000万元,利润1100万。综合控制技术还辐射应用到了全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项目研究已公开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论文10篇,待发表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本项目研究的技术进步,解决了干坚果加工产品,尤其浙江特色干坚果山核桃、香榧的制品保质难题,确保了食品安全;并从农产品采后有力地带动全省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促进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经济意义。
- 相关文献
[1]山核桃氧化过程中品质指标变化的电子鼻快速检测. 何金鑫,郜海燕,穆宏磊,陈杭君,房祥军. 2017
[2]浙江重要果树减少裂果腐烂通用技术研究开发. 颜帮国,陈方永,倪海枝,王引. 2016
[3]枇杷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陈方永,苏建,陈国文,张利平,任正初,罗君琴. 2006
[4]异源四倍体授粉改良浙江柚类品质研究. 王引,陈方永,倪海枝,任正初. 2013
[5]坚果类食品氧化及抗氧化研究进展. 郜海燕,陈杭君,穆宏磊,房祥军,周拥军. 2017
[6]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王雅娟,高媚,何浙华,姜武,刘彩娟,谢吉林,丁德根,陶正明,余琳. 2019
[7]复合抗氧化剂对冻肉MPI蛋白凝胶的影响. 潘君慧,康有馀,刘泽龙. 2013
[8]二十二碳六烯酸强化蛋黄粉的制备及其贮藏稳定性. 陈伊凡,李欢欢,唐宏刚,张晋,张映萍,童颢雯,朱冬荣,陈黎洪. 2020
[9]山核桃加工过程脂肪酸氧化及抗氧化能力变化研究. 葛林梅,郜海燕,穆宏磊,陈杭君,王玉良. 2014
[10]富含油脂食品的抗氧化研究现状. 陈杭君,毛金林,陈文煊,宋丽丽,周拥军,郜海燕. 2006
[11]贮藏温度和物料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油脂氧化及类脂褐素生成的影响. 李文娟,郜海燕,陶菲,穆宏磊,翟纹静. 2013
[12]果蔬采后商业品质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朱梦矣,孙培龙,郜海燕. 2009
[13]新型长弛豫LF-NMR系统及其在茶饮料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鲍晨炜,田师一,毛岳忠,邓少平. 2010
[14]基于电子舌的鱼肉品质及新鲜度评价. 韩剑众,黄丽娟,顾振宇,邓少平. 2008
[15]低场核磁共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快速检测掺假牛乳. 姜潮,韩剑众,范佳利,田师一. 2010
[16]基于电子舌的乳制品品质特性及新鲜度评价. 范佳利,韩剑众,田师一,邓少平. 2009
[17]混合保鲜剂浸泡对新鲜莲藕冷藏保鲜过程中色泽和气味的影响. 范传会,陈学玲,何建军,陈杭君,韩延超. 2019
[18]加压氮气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杨涛,郜海燕,张润光,戚登斐,张有林. 2020
[19]鲜销茭白品质控制技术研究. 赖爱萍,胡桂仙,朱加虹,刘岩,刘笑宇. 2021
[20]霉菌毒素在肉鸡体内的残留及其控制研究. 黄晓琳,曲道峰,韩剑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模拟运输下减振包装对猕猴桃货架品质和苹果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宗自豪;刘瑞玲;吴伟杰;陈慧芝;童川;韩树人;靳政时;叶先明;郜海燕
关键词:猕猴桃;模拟运输;品质;减振包装;苹果酸代谢;基因表达
-
乳酸菌发酵诱导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的4D打印研究
作者:王岩;牛犇;王冠楠;房祥军;刘瑞玲;吴伟杰;陈慧芝;郜海燕
关键词:水蜜桃浆凝胶;4D打印;乳酸菌发酵;自发变色;花青素
-
四种食用菌采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巩鑫鑫;刘瑞玲;韩延超;孟祥红;郜海燕;陈杭君
关键词:食用菌;采后病害;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分离鉴定
-
不同乳酸菌发酵蓝莓桑葚原浆营养品质及风味变化分析
作者:丁明可;陈慧芝;吴伟杰;牛犇;房祥军;陈杭君;刘瑞玲;郜海燕
关键词:蓝莓;桑葚;乳酸菌;营养成分;风味物质
-
酪蛋白对杨梅汁中花色苷的工艺优化及保持研究
作者:杨贵仁;穆宏磊;吴伟杰;房祥军;陈慧芝;牛犇;陈杭君;郜海燕
关键词:杨梅;花色苷;酪蛋白;护色
-
不同镂空包装对雨天采收杨梅贮运品质的影响
作者:宗自豪;何丁生;牛犇;黄俊;房祥军;吴伟杰;陈杭君;郜海燕
关键词:杨梅;贮藏品质;包装;保鲜
-
FIRD-HPD方式对蓝莓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雨;韩延超;刘瑞玲;陈慧芝;房祥军;吴伟杰;郜海燕
关键词:蓝莓;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低场核磁共振;水分分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