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产业化技术;新品种选育;技术;品种;品种选育;产业;技术研究;产业化;马;研究与应用;马铃薯;研究;新品种;选育;马铃薯新品种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任务来源: 2001年以来承担的由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等部门立项的25个课题。 技术原理: 新品种选育、周年丰产栽培技术、种薯扩繁技术、运行模式等成果组成部分分别为马铃薯产业的生产、加工、营销等各环节提供理论支撑和示范。 性能指标: (1)审定品种10个。(2)累计繁育原种8万多吨,生产一级种薯20多万吨、二级种薯60多万吨;提供加工原料80多万吨,商品薯120万吨。(3)实现周年生产,全年上市。(4)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创新机制,运用“科研所+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种植。(5)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233.74万亩,新增总纯收益25.24亿元。(6)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53篇;培养8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采用分子生物技术、辐射诱变等多种新方法,获得转基因、抗晚疫病等株系与育种材料143份。(2)选育出经省审定的鲜食型、高产、淀粉加工型新品种10个,成为全省主导品种,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3)首次创立了早熟马铃薯一年制繁种技术,将早熟脱毒种薯生产时间由2年缩短至1年,有效解决了全省早熟种薯繁殖技术难题。(4)开展的马铃薯栽培生理研究,丰富了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理论,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控技术,创立了“春播—夏繁—秋种—冬作”周年丰产栽培体系,为全省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5)制定并发布技术规程13个。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成果已成熟,适于全省推广,使用安全。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已在全省应用,但贵州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大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历年获奖情况:2008年“优质早熟鲜食马铃薯商品薯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示范”与“马铃薯新品种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分别获农业丰收奖一、二等奖。

  • 相关文献

[1]贵州马铃薯科研与产业发展探讨. 雷尊国. 2006

[2]提高威宁县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的关键技术. 邓宽平,邓禄军,丁海兵. 2010

[3]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黔单2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陈华璋,祝云芳,高翔,陈泽辉,王竹,王天宇. 2008

[4]“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九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侯国佐,杜才富,侯燕,张瑞茂. 2009

[5]贵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彭慧元,邓宽平,宋吉轩,雷尊国. 2011

[6]6个桃新品种引进种植试验. 金方伦,黎明,韩成敏,张发维,敖学熙. 2016

[7]发挥省校合作优势 建设西部茶叶大省. 梁月荣,罗显扬. 2009

[8]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标,李飞,雷尊国. 2015

[9]马铃薯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 彭慧元,邓宽平,周从福,雷尊国. 2012

[10]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黔芋8号’的选育. 李飞,金黎平,李标,段绍光,范士杰,童安毕,雷尊国,闫雷. 2017

[11]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邓蓉,向清华,龙忠富,张洁,张定红. 2016

[12]香根草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研究与应用. 王文华,熊元,孙锐锋,秦柱,李定友,胡海. 2008

[13]我国玉米育种中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种质的作用及其再利用.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 2003

[14]薏苡新品种粱丰薏2号选育研究. 张国兵,周棱波,汪灿,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6

[15]甘蔗新品种黔糖5号的种性分析. 雷石富,雷朝云,谢惠珏. 2013

[16]线椒新品种黔椒7号的选育. 李正丽,杨新成,胡明文,朱文超. 2012

[17]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的选育. 陈佳琴,朱星陶,黄建斌,杨春杰,谭春燕. 2012

[18]小麦新品种黔麦15的选育. 何庆才,龙增栋,廖玉梅,王学丽. 2002

[19]粮菜兼用型大豆新品种黔豆7号的选育. 朱星陶,陈佳琴,杨春杰,黄建斌,谭春燕. 2011

[20]辣椒新品种黔辣4号的选育. 杨红,姜虹,詹永发,涂祥敏,余文中,赖卫,刘崇政.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