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胞质雄性不育技术在辣椒品种创新中的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雄性不育;胞质雄性不育;技术;品种;雄性;辣椒;胞质;辣椒品种;研究与应用;创新;研究;不育;品种创新

第一完成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获奖时间: 2014

摘要: 本项目属于蔬菜应用基础及品种选育应用研究领域。 本项目是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育种为基础,通过资源收集、材料筛选、抗病抗逆鉴定、品质鉴定等手段,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辣椒三系配套系列新品种,研究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制定相应的制种技术,并进行示范与推广应用,取得许多重要创新和突破。 1、开展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逆向选育技术的研究和抗青枯病、抗疫病、抗病毒病等多抗“三系”配套品种的选育,建立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逆向选育技术体系,创制了多个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抗青枯病、抗疫病、抗病毒病优良辣椒种质材料。 2、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逆向选育技术先后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系”配套新品种共10个:“辣优1号”、“辣优2号”、“辣优4号”、“辣优8号”、“辣优9号”、“辣优13号”、“辣优14号”、“辣优15号”、“辣优16号”和“农普辣椒叶”,其中2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鉴定),5个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1个被列为省重点新产品,3个品种被列为省、市主导品种。在成功选育的品种中,“辣优2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省品种审定的抗青枯病、抗疫病、抗病毒病的“三系”配套品种,“辣优4号”是应用胞质雄性不育逆向选育技术成功改良的品种,“农普辣椒叶”是国内首个利用不育系选育的叶用型辣椒专用品种。 3、完成了相应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和“三系”配套制种技术规程的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9篇,出版专业书籍4部。 4、项目共计推广辣椒新品种面积达6.26万公顷,总产值60多亿元,新增产值 7.49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013年3月21日通过广州市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一致认为,该项目在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抗青枯病、抗疫病、抗病毒病等多抗“三系”品种的选育研究方面创新性强,项目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1]辣椒品种的耐热性研究试验. 黄智文,徐晓美,王恒明,徐小万,李颖. 2014

[2]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进展. 徐晓美,衡周,王恒明,孙启迪,徐小万. 2024

[3]基于BSA重测序的辣椒CMS恢复基因连锁分子标记开发. 王萌,赵虎,徐晓美,潘尧铧,赵曾菁,吴星,王日升. 2023

[4]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PS标记的PARMS转换及其应用. 陈金金,赵威,徐小万,衡周,王恒明,吴智明,徐晓美. 2025

[5]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 钱兆军,徐杨玉,李少雄. 2022

[6]大果型辣椒雄性不育系4556A的选育. 王恒明,李颖,王得元,郭汉权. 2004

[7]辣椒核质雄性不育系2298A的选育. 王恒明,罗少波,李颖,徐小万,郭汉权. 2010

[8]辣椒恢复系选育及三系配套研究. 王恒明,罗少波,李颖,徐小万,郭汉权. 2009

[9]广东香蕉种植产业科技现状与支撑实效. 李丹霞,王玉梅,秦乐思,方伟. 2025

[10]果树设施栽培研究与应用. 韩冬梅,易干军,蔡长河,霍合强. 2000

[11]优质鲜食红辣椒新品种‘粤红1号’. 李颖,王得元,王恒明,徐小万. 2009

[12]早熟、高产辣椒品种模式化选育的初步研究. 王得元,王鸣. 2001

[13]早中熟优质辣椒新品种‘粤研1号’. 王恒明,李颖,徐小万,黄智文,郭汉权,徐晓美. 2016

[14]辣椒新品种'粤椒8号'. 李颖,王恒明,徐小万,徐晓美,黄智文. 2022

[15]辣椒新品种辣优16号的选育. 黄贞,常绍东,邹集文,刘玉平,何自福,郭爽. 2016

[16]辣椒新品种‘金田11号’. 李颖,王恒明,徐小万,徐晓美,黄智文. 2019

[17]辣椒不同品种与不同分化批次的再生植株对其基因转化频率的影响. 余小林,李乃坚,李颖,黄自然,曹家树. 2000

[18]辣椒新品种‘皇冠’. 卢文佳,李智军,龙卫平,韩福光,谢景,郑锦荣. 2013

[19]辣椒新品种‘金田8号’. 李颖,王恒明,徐小万,徐晓美,黄智文. 2015

[20]辣椒新品种‘辣优13号’. 黄贞,邹集文,常绍东,刘玉平,郭爽,何自福.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