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项目针对西南区苦荞生产品种单一、混杂、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致使倒伏严重,产量低而不稳,品质无法保障等生产实际问题,经过十余年研究,在苦荞新品种选育、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本成果性能要点主要包括: 1.通过辐射诱变和系统选育,成功选育出突破性苦荞品种5个。其中,黔苦5号、西荞4号和西荞5号兼具高黄酮和高产;黔苦3号和黔苦7号产量高适应性广。这些品种的成功选育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苦荞的品种资源,为苦荞的高产优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研究明确了苦荞播期密度调节、化学调控、平衡施肥、内生菌多糖诱导等关键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了关键栽培技术体系,在四川、云南和贵州开展大面积展示、示范与应用,提高了苦荞的产量和品质。 3.揭示了苦荞抗倒伏的生理机制,明确内源激素调控可提高茎秆机械强度和粗度,增强苦荞抗倒伏能力;发现苦荞高黄酮品种籽粒形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FtPAL的表达量较高,黄酮合成关键酶活性较高,促进了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对苦荞产量及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成功研发小型苦荞播种机,建立了配套的农机农艺技术体系,推动了西南区苦荞机械化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5.相关研究结果发表论文80篇,其中SCI收录8篇,出版专著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与企业合作建立苦荞有机种植基地3个。 该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总体技术达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新品种、新技术在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累积推广1351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89亿元。提升了西南区苦荞整体种植水平,增加苦荞产量,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带动了项目区农民增产增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苦荞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辛烯基琥珀酸酐苦荞糊精酯对姜黄素增溶效果研究
作者:邹妍;董楠;石冰艳;杨文凤;卢扬
关键词:苦荞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酐糊精酯;姜黄素;增溶效果
-
辛烯基琥珀酸苦荞糊精酯自聚集特性研究
作者:邹妍;董楠;石冰艳;卢扬
关键词:苦荞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酐;临界聚集浓度;自聚集行为
-
马铃薯套种苦荞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刘辉;卢扬;冯月玲;叶夕苗;张叶;李飞;邓仁菊;张廷刚;王天顺;宋莉
关键词:马铃薯;套作;苦荞;土壤养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
-
外源硫诱导苦荞镉胁迫响应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作者:刘辉;卢扬;叶夕苗;周帅;李俊;唐健波;陈恩发
关键词:镉胁迫;外源S;苦荞;比较转录组;基因功能验证;氧化还原途径;脱落酸;生长素
-
基于SiPLS-CARS算法的百香果糖度无损检测
作者:田永国;吕都;唐健波;黄珊;陈超;卢扬
关键词:百香果;糖度;特征波长;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
-
苦荞芽苗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作者:黄珊;刘辉;周罗娜;卢扬;李俊;陈昌恒;吕都;潘牧;曾勇
关键词:苦荞芽苗黄酮;微胶囊化;喷雾干燥;壁材;功能食品
-
农技人员参与式培训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黄成艳;张升;卢扬
关键词:农技人员;参与式培训;角色转变;培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