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草兰产业化发展综合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技术;香草;香草兰;发展;综合技术;产业;产业化发展;技术研究;产业化;综合;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6

摘要: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香草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1991~1993)、“香草兰栽培模式研究”(1993~1995);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香荚兰种苗”、“香荚兰”及海南省计划厅项目“香草兰初产品加工中试工艺研究”等课题的综合研究成果。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香草兰[Vanilla fragrans(salisb.)Ames (V.planifolia)] 是一种名贵的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素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称誉。具有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植株上成熟的鲜荚不具有香味,须通过适宜的发酵生香处理,才能形成其独特的香气及250多种芳香成分,留香持久,是人工合成香兰素无法媲美的;同时,它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是其他合成香料所没有的。香草兰被广泛用做高档食品和饮料的配香原料,以其作为添加剂的天然食品在国外非常盛行;在发酵业、化妆品及医药领域均有应用,可作为芳香型神经系统兴奋剂和补肾药。 香草兰原产墨西哥东南部及洪都拉斯、马达加斯加等热带岛屿国家和地区,国外香草兰的利用有近200年的历史。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引种海南。作为外来物种的开发应用与产业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经过20多年(1983~2004)对香草兰适应性引种试种、丰产栽培技术措施、香草兰发酵生香加工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根据其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海南香草兰产业化发展中的“香草兰丰产栽培模式研究”、“香荚兰种苗”、“香荚兰”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香草兰初产品加工中试工艺研究”等配套研究,创建了国内首家香草兰专业研究中心,推广香草兰示范基地1100多亩,建成香草兰综合示范加工厂2座,提出了“公司+科研院所+农户”的海南香草兰分散种植,集中加工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方位为香草兰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配套技术支撑和市场平台。 该成果对农作物物种的开发及产业链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作物尤其是热带作物产业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三、项目的性能指标 (一)基础研究指标 1、海南兴隆地区香草兰引种露地栽培的适应性指标1983年9月,香草兰引种定植二年半开花结荚,投产第一年获得亩产18.6kg的产量,达到当时世界香草兰主产国的产量水平,香草兰加工后的初产品经过国内多个香料厂家的分析和评香鉴定,其产品质量与进口制品相似,可代替进口。 2、香草兰生产性试验丰产栽培技术指标1987年10月,建立人工荫棚(黑色遮光网)基地10亩,香草兰定植一年半后,部分开花结荚,长势良好的开花结荚率达20%和28%;植后二年半全面开花结荚,盛产期平均亩产达42.0kg以上,超过了当时世界香草兰主产国20kg/亩~27kg/亩的产量水平,总结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香草兰丰产栽培综合技术措施;香草兰初产品经分析,质量符合国际ISO标准要求。 3、香草兰初产品加工中试工艺研究指标提出香草兰单元式热空气发酵生香法,设计并建成加工能力6~8吨香草兰干荚中试工厂。产品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分析,香兰素含量平均达3.0%,质量稳定,品质达到国际ISO标准的特点,填补了我国国内工厂化加工香草兰的空白。 (二)香草兰种植模式研究指标 1、活荫蔽树下间种香草兰指标香草兰定植二年后部分植株开花结荚,三年后全面开花结荚,投资成本为人工荫棚分散式种植模式的50%~60%。 2、香草兰人工荫棚分散式种植与集约型种植模式投入产出指标香草兰分散式种植投资约为集约型种植模式的53.65%,但产量水平平均亩产比集约型高40%左右。 (三)配套技术研究指标 1、《香荚兰种苗》农业行业标准首次起草了《香荚兰种苗》农业行业标准,规定了香草兰种苗的定义、质量指标、检验、包装、贮存和运输方式,标准适用于香荚兰墨西哥大叶种的种蔓枝条苗的质量鉴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1999年7月1日发布实施。 2、《香荚兰》农业行业标准《香荚兰》农业行业标准首次修订,采用国际ISO5565-1:19991《香子兰,第一部分:规格》(英文版),与其主要差异是,增加了香荚兰鲜荚内容,并规定了香荚兰分级的长度,香兰素含量等,从而使本标准更加完整。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2年2月1日发布实施。 3、香荚兰深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成功地研制出香草兰浸剂、酊剂、纯粉等深加工产品,并采用吸附原理及包埋技术,利用香草兰深加工产品、优质茶基和其他天然香料等原料,成功研制出香草兰茶叶7个系列18个品种,2002~2004年累计新增产值3997.90万元,新增税收233.50万元。 4、科技推广指标 1)作为海南达美香草兰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依托单位,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帮助其规划、设计和建设,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优良种苗,建成近600亩的香草兰生产示范基地和年加工能力40吨的香草兰初产品加工示范工厂,已初显效益。该公司现已成为海南香草兰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2)“三农”服务工作指标 10多年来,立足“三农”务工作,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优良种苗、专用农药和部分生产物资等服务,扶持农民种植香草兰,先后在海南万宁、琼海、定安、屯昌等市县建立生产示范基地近500亩,通过近几年实施“科研院所+农户”的推广模式,与农户签订随行就市的最低保护价(60元/kg)的鲜荚收购协议,使种植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产业化发展模式根据香草兰开花结荚与产品加工的特殊性,生产投入、产出效益及海南气候特点等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结果表明海南香草兰产业适宜分散式或活荫蔽间作,集中加工的发展模式。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及各方优势,实施“公司+科研院所+农户”的模式,拟在5~10年内,推广香草兰人工荫棚分散种植和槟榔园间作生产基地10000亩。 四、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及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1.1 香草兰人工荫棚栽培模式属世界首创。世界香草兰主产国的香草兰主要种在次生林或人工活荫蔽树下,投入低,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对较低。该研究是在人工荫棚条件下种植香草兰,植后一年半部分开花结荚,二年半全面开花结荚,盛产期平均亩产42.0kg以上,超过了世界主产国的产量水平(20~27kg),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为香草兰生产提供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丰产栽培综合技术措施。 1.2 在国内率先提出“单元式热空气发酵生香法”,设计并建成年加工6~8吨干荚的中试加工厂,该具有工艺设计合理,工艺性能稳定,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加工出的产品质量稳定,香味纯正、饱满、柔软,质量符合ISO标准要求;填补了国内工厂化加工香草兰的空白,属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香草兰生产各发展阶段的产品加工问题,现已在海南达美香草兰开发有限公司应用,并建成年加工40吨干荚的示范工厂,已初显成效。 1.3 首次从理论研究到实践验证,总结提出低投入、高产出的适合香草兰开花结荚习性及海南气候条件的香草兰“分散式种植,集中加工”生产发展模式。 1.4首次制定了《香荚兰种苗》和《香荚兰》两项农业行业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分别于1999年7月1日和2002年2月1日发布实施,并建立了优良种苗繁殖基地数十亩。 1.5 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香草兰系列产品研制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与市场,以海南旅游业为窗口,成功研制出香草兰7个系列产品,并定位于旅游产品,宣传和开拓香草兰的应用领域及产品市场,创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海南香草兰品牌。 1.6 在国内首创建立了香草兰专业研究中心,为香草兰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技术服务和市场平台。该中心通过实施“公司+科研院所+农户”的发展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专用农药和技术服务,与农户签订随行就市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大力扶持适宜种植区农民发展香草兰种植业,增加其经济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现已形成了科研、生产、市场等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海南香草兰产业化发展。 该成果填补了国内香草兰研究的多项空白,为海南香草兰高效绿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及配套的技术保障,据项目查新结果表明,该成果属国内首次报道。

  • 相关文献

[1]香草兰产业发展历程和展望. 欧阳欢. 2006

[2]香草兰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刘爱芳,卢少芳,刘爱勤,宗迎. 2008

[3]香草兰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 宋应辉,王庆煌,赵建平,赖剑雄. 2006

[4]加快剑麻优势区域建设 促进剑麻产业化发展. 周文钊,孙光明. 2004

[5]大力发展文心兰产业 促进海南新农村建设. 范武波,凌绪柏,吴多清,黎维诗,凌云. 2008

[6]关于云南富宁县八角产业发展的建议. 张小燕,丰明. 2024

[7]中国槟榔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卢琨,李国胜. 2010

[8]海南杧果产业发展及分析. 刘德兵,刘国银,魏军亚. 2022

[9]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研究. 卢琨. 2017

[10]中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研究与对策. 黄洁,李开绵,叶剑秋,程序. 2006

[11]国内外能源作物研究概况及我国能源作物产业发展建议. 邱小强,张慧坚. 2007

[12]海南甜竹笋发展研究. 黄慧德. 2005

[13]中国科学数据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曾小红. 2014

[14]超声提取香草兰豆荚中香兰素的工艺研究. 姜欣,赵建平,韩丙军,周楷博,彭黎旭. 2010

[15]香草兰果荚脱落与防落措施. 朱自慧,梁淑云,林丽云. 2000

[16]世界可可业概况与发展海南可可业的建议. 朱自慧. 2003

[17]金沙江干热河谷晚熟芒果产业化发展对策. 王松标,詹儒林,赵家华,郭学红,武红霞,姚全胜. 2010

[18]海南南繁种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政策建议. 金琰,赵军明,陈诗高. 2023

[19]天然椰子油湿法加工工艺改进及产品研发. 夏秋瑜. 2012

[20]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张静雅,何衍彪.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