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病毒检测;技术;检测;马;马铃薯;研究;马铃薯病毒检测;病毒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简要技术说明: 1、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该项目属于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与俄罗斯农科院全俄马铃薯研究所合作。 2、应用领域、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项目应用于农业技术领域。技术原理:利用免疫技术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抗原对鼠脾细胞免疫、脾细胞与鼠骨髓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克隆制备单克隆抗体,将酶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备抗鼠酶标,抗原、抗体、抗鼠酶标形成免疫混合物,与底物 产生颜色。性能指标:1)通过细胞免疫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克隆技术制备马铃薯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效价比DAS-ELISA技术中的多克隆抗体提高300倍;建立检测马铃薯病毒的新技术-TAS-ELISA技术,灵敏度比原DAS-ELISA技术提高100倍。2)利用新技术建立TAS-ELISA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种薯生产、抗病毒育种、品种资源创新利用。3)利用新的检测技术对全国的马铃薯病毒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1-2种马铃薯新病毒(株系)进行对生物学、血清学方面的研究。4)马铃薯原原种的繁殖能力增到100万粒,建立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30公顷,原种生产能力增到600吨,总效益增加60万元。5)TAS-ELISA检测试剂盒的应用使马铃薯脱毒薯的质量和产量有很大提高,产量增加20%-30%,已带动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已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3、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技术的成熟程度:(1)从俄罗斯引进的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中应用抗体是多克隆抗体,效价偏低;本项目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研究的新技术中应用的抗体效价是单克隆抗体,效价是多克隆抗体的300倍。(2)新技术的专化性强,灵敏度是原技术的100倍。(3)新技术的显色反应快且可肉眼判断结果,在植物脱毒种薯种苗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代表马铃薯病毒检测最新发展方向。(4)利用新技术在国内首次检测到三种侵染马铃薯的新病毒--PVYNTT、烟草花叶病毒的黄斑株系、番茄黑环斑病毒。(5)该项成果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出新成果,该成果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专化性的特点,使中国马铃薯病毒检测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代表马铃薯病毒检测的最新发展方向。马铃薯的种薯生产、马铃薯的抗病育种、马铃薯种质资源利用创新都需要种苗的脱毒检测,所以该项科技成果具有适用性。这两年已经用该项成果检测很多优质的马铃薯,该项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该技术现在已经稳定的应用在马铃薯的科研和生产中,该技术处在成熟应用阶段。 4、与国内外技术的比较: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国内通用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的相比效价高300倍、灵敏度高100倍,专化性强。 5、作用意义:我单位脱毒原原种的繁殖能力由原来的的每年50万粒,增加到100万粒,每粒按0.3元计算,效益可增加15万元;建立原种繁育基地30公顷,亩产2.5吨,每斤价格1元,目前的销售收入60万元。 TAS-ELISA检测试剂盒的应用已使马铃薯脱毒薯的质量和产量有很大提高,产量增加20%--30%,已带动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将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亩增效益150元。 6、应用情况: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的应用:1).将试剂盒应用在马铃薯的抗病育种中,为马铃薯育种筛选无主要马铃薯病毒的亲本材料、区试材料、品比材料,检测2000份育种材料。2).将试剂盒应用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应用中,利用试剂盒筛选出无马铃薯主要病毒的种质资源2000份,提供给全国各地使用。3).将试剂盒应用在马铃薯的种薯生产中,一是将试剂盒销售给马铃薯种薯生产者;二是利用试剂盒为一些马铃薯科研生产单位检测马铃薯脱毒苗;三是将脱毒原原种.原种销售给用户.4).几年来,已将试剂盒应用到如下几个单位:讷诃市鑫丰种业公司、讷诃市第四良种场、牡丹江市菜研究所、克山农场、加格达奇北方研究所、内蒙古海拉尔种子公司等单位。5).利用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对黑龙江省生产和科研中马铃薯病毒进行重新调查.发现新的马铃薯病毒(系)-PVYNTN 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黄斑株系和番茄黑环斑病毒,使马铃薯减产20-30%。 7、存在问题与改进意见:在国内首次检测到三种马铃薯病毒,其意义和作用强调的不够,在强调其意义的同时,还应提出对待这一结果的具体意见。例如:深入摸清这三个病毒的分布范围,如果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是普遍存在的,则建议修改我国的马铃薯脱毒薯相关的法规。增加检测病毒的种类,以便提高我国脱毒马铃薯的质量。建议尽快摸清三种病毒的分布范围,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应用。 8、历年获奖情况:参加课题“高新技术拓宽马铃薯品种与脱毒核心种薯的开发与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课题“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克新十三号”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002-02-22-04)。课题“马铃薯优质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获农科院科学技术三等奖证书编号(2005-08-05)。

  • 相关文献

[1]多抗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的amiRNA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牟芮,刘尚武,姜丽丽,万书明,王绍鹏. 2017

[2]免疫胶体金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 范国权,陈卓,高艳玲,张威,耿宏伟,申宇,喻江,白艳菊. 2010

[3]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尖脱毒与成苗试验. 张微,刘卫平,李志新,赵雪,付春江. 2020

[4]Genetop马铃薯病毒试剂盒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综述. 颉瑞霞,张小川,王效瑜,郭志乾,吴林科,余帮强,张国辉,李玉莲,张新学. 2016

[5]中国马铃薯病虫害检测技术标准解析. 范国权,白艳菊,高艳玲,张威,张抒,申宇,邱彩玲,胡林双,孙妍,喻江. 2019

[6]马铃薯黑胫病菌检测技术. 胡林双,杨松,董学志,魏琪,吕文河. 2008

[7]马铃薯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张威,白艳菊,高艳玲,申宇,范国权,耿宏伟,孟宪欣. 2010

[8]马铃薯主要病毒侵染不同品种症状及对产量的影响. 范国权,高艳玲,张威,张抒,申宇,邱彩玲,白艳菊,刘凯,喻江. 2019

[9]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马铃薯主要病毒发生比较. 白艳菊,文景芝,杨明秀,于德才,高艳玲,范国权,王文重,黄元璜. 2007

[10]马铃薯病毒分离提纯的方法. 范国权,朱洪涛,高艳玲,耿宏伟,张威,申宇,刘玮婷,孙邦生,白艳菊. 2010

[11]马铃薯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文重,张抒,于德才. 2009

[12]马铃薯M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威,白艳菊,文景芝,范国权,高艳玲,吕典秋,申宇,邱彩玲,张抒,袁红梅. 2017

[13]马铃薯植株受病毒侵染后生化指标漂移与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新伟. 2000

[14]俄罗斯阿穆尔州马铃薯研究现状. 白雪梅. 2012

[15]马铃薯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 牛若超,孙继英,孔德崴. 2020

[16]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现状及对策探讨. 王晓丹. 2013

[17]三种马铃薯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建立. 张威,白艳菊,罗丽环,范国权,高艳玲,申宇,张抒,孟宪欣. 2014

[18]应用三重RT-PCR技术检测三种马铃薯病毒. 张威,白艳菊,范国权,高艳玲,申宇,张抒,孟宪欣. 2015

[19]DAS-ELISA与RT-PCR法检测马铃薯S病毒的比较. 申宇,高艳玲,范国权,张威,张抒,白艳菊. 2016

[20]马铃薯环腐病菌鉴定鉴定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何云霞,张儒喜,白艳菊,吕典秋,胡林双,于德才,李学湛.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